第四節:正統道藏及重要道書的編篡刊行

  金章宗時期(一一九0至一二0八年),道士孫明道據宋版《萬壽道藏》.《 政和道藏》編纂成《大金玄都寶藏》,六千四百五十五卷。又經過五十餘年,元初全真道士宋德方(披雲).秦志安等又募緣再修《道藏》,將全真道造作的道書參入《道藏》,使全真道與正一道統為一流。這部《道藏》也名《玄都寶藏》,增加到七千八百餘卷。元憲宗時(一二五一至一二五九年)曾遭焚經。這是元代的第一次焚經。到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一二八一年),又招致焚經,世祖詔令除《道德經》外,所有道書及印版一齊燒毀。這是元代的第二次焚經。因此《道藏》所收道書大都奠佚或被毀於火。到了明代,成祖朱棣即位之初(一四0三年),曾敕令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重編《道藏》,永樂四年(一四0六年)又敕真人張宇初,前者命爾編修道書,可早完進來,通類刊版,故敕。(《漢天師世家》)永樂八年(一四一0年),張宇初去世,詔令第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繼續主持編修;宣宗宣德二年(一四二七年)張宇清卒,未完成。明英宗正統年間又繼續纂修,到正統九年(一四四四年)始行刊版。英宗又詔令道士邵以正(通妙真人)督校,增所未備,正統十年校刊完成,名《正統道藏》,計四百八十函,五千三百0五卷,按三洞.四輔.十二類分類,以《千字文》為函目,自天字至英字,每函各為若干卷。刊行多部,英宗分賜國內各大名山道觀珍藏。據白雲觀《賜經碑》記載:
  太宗文皇帝臨御之日,嘗命道流合《道藏》之諸品經纂輯校正,將鋟梓以傳。爾功未就緒,奄忽上憲肆。今皇上以至聖之德,統承天位,體皇曾祖之心,以天下生民為念。遵先志,於是重加訂正,增所未備,用壽諸梓,計五千三百五卷,通四百八十函。其為經包括三乘,類分條析,自太上立教之端,以至道家從事之要,罔不備載。于以頒之天下,藏之名山秘宇,聽所在道官道士看誦贊揚。上為國家祝釐,下為生民祈福,甚盛舉也。

明神宗萬曆年間,又刊佈《續道藏》。萬曆卅五年(一六0一年),龍虎山第五十代天師張國祥,奉神宗朱翊鈞之命,續補《道藏》三十二函,仍以《千字文》為函次,自杜字號刊至府字號或將字號,名《萬曆續道藏》。《續道藏》將《焦氏易林》及堪輿之書亦收於內。以上明代的正.續《道藏》,共計五千四百八十五卷,五百二十函,即現在尚保存的明版《道藏》。

  明《正統道藏》雖刻於明,實源於宋。其缺陷有二:

  一.μ搜訪道書不夠周遍,當時福建龍溪縣玄妙觀尚存有《政和道藏》五百六十四函,未運往北京,據此以增補之;不然,今《道藏闕經目錄》所著錄道書,皆可收入《正統道藏》。當時僅據所存元初宋德方刊行《玄都寶藏》殘藏,再增入元明二代道書成藏。

  二.選擇不精,將偽托呂祖.文昌降筆等扶鸞之書,亦均刊入。使內容天為芫雜。
  
  在永樂中參與編修《道藏》的道士有涂省躬,正統中有喻道純.湯希文

  到明熹宗天啟六年(一六二六年),有一位著名道士白雲霽作《道藏目錄詳注》。後載入清紀昀等所編《四庫全書》子部道家類。《四庫全書提要》說:
  雲霽字明之,號在虛子,上元人。是書成於天啟丙寅,以《道藏》之文,分門編次,大綱分三洞四輔十二類,每條各有解題,如《崇文總目》.《郡齋讀書誌》之例。諸書多捃拾以足卷帙。如劉牧《周易鉤隱圖》.《遺論九事》.張理《易象圖說內外篇》.雷思齊《易外別傳》(此本俞琰之書,雲霽誤以為思齊).《易筮通變》.《易圖通變》,舊皆入易類。……雖配隸或有未安,門目或有改易,然總無以為道家言者,今一概收載,殊為牽強。蓋二氏之書,往往假借附會,以自尊其教,不足深詰也。

白雲觀所藏《正統道藏》,到道光時(一八二一至一八五0年)已多殘闕,有王廷弼出資修補,至同治間(一八六二至一八七四年)始修補告竣。有關明版《道藏》編修刊刻始末,大體如是。

  關於明清間刊行的重要道書,首先便得提到《道藏輯要》。清康熙年間(一六六二至一七二二年),彭定求選《正統道藏》中所收道書的一部份,約二百多種,編成《道藏輯要》,實為《正統道藏》的節本,按廿八宿字號,分成廿八集,共二百餘冊。清嘉慶年間(一七九六至一八二0年),蔣元庭又編《道藏輯要目錄》,這時已包括道書二百七十九種,共二百六十八冊,分裝廿八函。清光緒卅二年(一九0六年),成都二仙庵又予翻刻,並有增加,其中收有清代晚出之道書,不過選擇亦有不精之處。賀龍驤為撰《重刊道藏輯要子目初編》,其序曰:
  我朝彭定求相公撰《道藏輯要》一書,為世稱快。惜原書總目止載卷數,未列子目,莽如淵海,下士難窺,不久書帙放失,雖達士通人亦罕識宗旨焉。今成都二仙庵重刻《道藏輯要》,倘再不為條分縷析,著諸目錄,則玄宗所在,講識仍艱,後再闕佚,誰與知之?

現此部《道藏輯要》刻版,保存在成都青羊宮。

  至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上海涵芬樓將北京白雲觀所藏《正統道藏》影印發行,除將原版面縮小外,並將梵夾本改線裝方冊。《正統道藏》得以為廣大學者所睹。到一九四八年,上海詁林精舍出版社又出版了守一子編《道藏精華錄》,包括道書一百種。其所選書亦選自《正統道藏》及《道藏輯要》;不過所選者未必是精華。丁福保撰《疇隱居士學術史》中錄有《道藏精華錄緒言》,簡述了道教源流.道藏源流.編輯宗旨及十集一百種道書簡介。以後又有《道藏舉要》,選入一 百七十六種道書。以上均屬巨帙道教類書。

  明清間也出現了不少著名的道書作者,他們各依其信仰造作道書,演化教義。 如明代便有:

張宇初撰:《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通義》四卷(《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道門十規》(《正統道藏》正一部).《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錄》七卷(《正統道藏》正一部)。

張君寶撰:《三豐真人玄譚全集》.
     《三豐丹訣》.
     《張三豐先生全集》(《道藏輯要》畢帙)。

邵以正撰:《長春劉真人語錄》。

陸西星撰:《方壺外史》八卷.
     《道言五種》。

伍守陽撰:《天仙正理》二卷.
     《伍真人丹道九篇》.
     《金丹要訣》.
     《仙佛合宗語錄》(道藏輯要》畢帙)。

蔣一彪輯:《古文參同契集解》三卷.
     《參同契箋注集解》三卷.
     《三相類集解》二卷。

高濂撰:《經三尸符咒》.
    《守庚申法》.
    《續神咒錄》.
    《服氣法》。

彭好古撰:《金丹四百字注》.
     《金丹四百字注解》。

朱權(臞仙)撰:《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八卷。

洪應明撰:《月旦堂仙佛奇蹤》八卷。

李文燭撰:《金丹四百字解》.
     《黃白鏡》二卷。

王一清撰:《金丹四百字注解》。

胡文煥輯:《類修要訣》二卷,續附一卷。

孫汝忠撰:《頂批金丹真傳》。

沖一真君撰:《福嗣奇談》二卷,附一卷。

黃淵耀撰:《玉版錄》。

  清代的著名作者及新出道書有:

董德寧撰:《黃帝陰符經本義》二卷.
     《太上黃庭經發微》二卷.
     《仙傳宗源》.
     《悟真篇正義》.
     《元丹篇》.
     《丹道發微》.
     《性學筌蹄》.
     《周易參同契正義》三卷。

劉一明撰:《黃帝陰符經注》.
     《黃庭經解》.
     《悟真篇直指》四卷.
     《敲爻歌直解》.
     《百字碑注》.
     《修真辨難》二卷.
     《神室八法》.
     《無根樹解》.
     《悟道錄》二卷.
     《參同契經文直指》三卷.
     《參同契直指箋注》三卷.
     《參同契直指三相類》二卷.
     《西遊原旨讀法》。

閔一得撰:《黃帝陰符經玄解正義》.
     《雨香天經咒》六卷.
     《天仙道戒忌須知》.
     《道規玄妙》二卷.
     《棲雲山悟元子修真辨難參證》二卷.
     《皇極闔辟證道仙經》三卷訂正.
     《泄天機》.
     《管窺篇》.
     《天仙心傳》三卷附錄一卷.
     《天仙道程寶則》.
     《西王母修正途十則》.
     《泥丸李祖師女宗雙修寶身筏》.
     《讀呂祖三尼醫世說述管窺》.
     《寥陽殿問答編》訂正.
     《三懶心恬》.
     《智慧真言注》.
     《一目真言注》.(《古書隱樓藏書》).
     《增智慧真言注》(《古書隱樓藏書》).
     《祭煉心咒注》(《古書隱樓藏書》)。

傅金銓撰:《天仙正理讀法點睛》.《丹經示讀》.
     《道書試金石》.《新鐫道書度人梯經》八卷.
     《道書一貫真機易簡錄》十二卷.《性天正鵠》.
     《新鐫道書樵陽經》.《道書杯溪錄》三卷.
     《心學》三卷.《赤水吟》。

朱珪校:《陽騭文注》.《文昌孝經》.《真經》.
    《元皇大道真君救劫寶經》。

惠棟撰:《太上感應篇注》二卷。

王常月撰:《初真戒律》。

朱元育撰:《悟真篇闡幽》三卷(收存於《道藏輯要》奎帙).
     《參同契闡幽》三卷。

王守上閱:《三寶萬靈法懺》。

張持真輯:《懺法大觀》六卷。

彭定求:《真詮》三卷校正。

王仁俊輯:《靈寶要略》。

陶素耜撰:《周易參同契脈望》三卷.
     《承志錄》三卷。

李光地撰:《參同契注》.《陰符經注》。

袁仁林撰:《古文周易參同契注》八卷。

汪紱撰:《讀參同契》三卷.《讀陰符經》。

紀大奎撰:《周易參同契集韻》六卷。

俞樾撰:《讀抱朴子》.《抱朴子平議補錄》.
    《太上感應篇纘義》二卷。

王士瑞注:《養生集》二卷(《道藏輯要》觜帙)。

江含春撰:《解真篇》.《金丹悟》.《金丹疑》。

施守平撰:《碧苑壇經》三卷。

陶太定撰:《呂祖師三尼醫世說述》。

薜陽桂撰:《梅華問答篇》。

李德洽原述:《上品丹法節次》。

章世乾撰:《元丹篇約注》三卷。

劉鴻典撰:《感應篇韻語》。

蔣國祚撰:《太上黃庭內景經注》一卷.
     《太上黃庭外景經注》三卷(《道藏輯要》尾帙)

  順便提一下敦煌古籍中的道書。在清光緒廿五年(一八九九年),道士王圓籙偶而發現了敦煌莫高窟石室遣書,其中便有不少唐.五代人所抄寫的道書。不幸的是,這時正是帝國主義侵華最嚴重的時期,這些深藏幾近千年的寶貴文獻,大都被外國人所盜走,一部份今在倫敦不列顛博物館,一部份今在巴黎國立圖書館。劫餘部份今藏在北京圖書館。敦煌古籍中的想爾注《老子道德經》殘卷.《老子化胡經》卷一.卷十.河上公注《老子道德經》等有關道教古籍又得重現,這對我們了解早期道教的教義,有重要價值。

道教概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