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神仙理論體系之確立

  神仙信仰,源自戰國時代,起初方士們只是遊售其方術賁與宣揚神山仙島.安期彭祖之類的傳說,並無理論,因而傳其術不能通。戰國末,受鄒衍的啟發,吸取陰陽五行說,以言形解銷化,說法亦甚牽強浮表,未足以掩飾其妖妄荒誕之真象。至兩漢初,復吸取黃老之學.《易》學及儒家讖緯之學,以自文其教。但其理論仍未脫就方術而論方術之巢臼,分散而無系統,浮泛而無內涵,哲學色彩不濃。一直到西晉,經書雖不少,但仍無一本將丹鼎.符籙兩派的教義與方術統一於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的著作。及至東晉,才由道教著名學者葛洪完成。

  葛洪(二八三至三四三年)是東晉著名道教理論家.煉丹家.醫學家。他著有《抱朴子》一書,分為《內篇》.《外篇》。《抱朴子.自敘》說:
  《內篇》言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禱邪卻禍,屬道家;《外篇》言人間得失,世事臧否,屬道家。

葛洪所說的道家,就是指神仙道教。所謂神仙道教理論體系,即體現於葛洪《抱朴子.內篇》。

  《抱朴子.內篇》二十卷,每篇為一卷。二十篇即《暢玄》.《論仙》.《對俗》.《金》、《至理》.《微旨》.《塞難》.《釋滯》.《道意》.《明本》.《仙藥》.《辨問》.《極言》.《勤求》.《雜應》.《黃白》.《登涉》.《地真》.《遐覽》.《袪惑》。

  《暢玄》.《地真》主要在哲學方面論述本體觀。《暢玄》中說:玄者,自然之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地真》中說:人能知一,萬事畢。知一者,無一不知也。不知一者,無一之能知也。道起於,一其貴無偶,各居一處,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

  《論仙》.《對俗》.《至理》.《塞難》.《辨問》主要辨說神仙之存在與可信。《論仙》中說:若夫仙人,以藥物養生,以術數延命,使內疾不生,外患不入,雖久視不死.而舊身不改,苟有其道,無以為難也。而淺識之徒,拘俗守常,咸曰世間不見仙人,便云天下必無此事……豈不悲哉。

  《金丹》.《黃白》.《仙藥》主要論述求仙之方伎,冶煉金丹.爐火黃白.五芝仙藥等。《金丹》中說:余考覽養性之書,鳩集久視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計矣,莫不皆以還丹金液為大要者焉。賒則此二事,蓋仙道之極也。服此而不仙,

  《微旨》.《雜應》主要論述求長生之眾術及眾術之損益。《微旨》中說:或日:方術繁多,誠難精備,除置金丹,其餘可修,何者為善?抱朴子曰:若未得其王要之大者,則其小者不可不廣知也。蓋借眾術之共長生也。

  《登涉》.《極言》.《勤求》.《袪惑》言求仙要有決心,敬禮良師,還要知道禁忌及辟邪之符圖。《勤求》中說:仙之可學致,如黍稷之可播種得,甚炳然耳。然未有不耕而獲嘉禾,未有不勤而獲長生度世也。

  《釋滯》.《道意》.《明本》主要闡述仙道之高尚及道本儒末之處世.治學原則。《明本》中說: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

  《遐覽》主要記述師事鄭隱的情況及列舉鄭隱所收藏的道書。

《抱朴子內篇》除了多方面闡述神仙之存在.可信.可求,而且對降布風雨雲 霧.形成山川.驅逐鬼神與虎豹.水火不傷.寒暑不覺.騰雲游空.分形隱形.千變萬化等各種方術,都作了鼓吹;對辟穀等養生法.長生不老之採集.制作法,金丹燒煉法,神符之效驗等,都作了較具體的闡述。反復強調他的理論和方法都是可信的,並非虛妄之言。他還列舉了天仙.地仙.尸解仙等神仙之種類;還列舉了道經.神符之名稱,……可以說是集神仙思想及方術之大成,蔚然形成了一個系統。

  葛洪的神仙理論體系,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一:吸收玄學思想,以玄為宇宙本原。認為玄為自然之始祖,胞胎元一,範鑄兩儀,吐納大始,鼓治億類;玄之存在,眇眇乎其深也,綿邈乎其遠也,高則冠蓋乎九霄,曠則籠罩乎八隅,因兆類而為有,托潛寂而為無(見《暢玄》)。《暢玄》中的玄,《道意》中的道,《地真》中的,一都是指宇宙本原,都是玄。《暢玄》中的元一,《地真》中的真一.玄也都是玄的衍化。認為玄是宇宙生成運動的根源,無所不在,無所不有,無所不能,宇宙一切皆從玄出,而玄又超出一切之上。葛洪本體觀中的元一.真一.玄一,並不純粹是精神概念,而是可以人格化的神秘的至高靈物,通過思存念作,能夠引來這種神靈而卻惡防身。在這種思想理論的基礎上,塑造了元始天王這一至尊之神,實際上就是玄的化身。這樣,客觀唯心的本體觀,便成了元始天王創造一切的教義。

   二:不尊老子泛論,獨尊還丹金液。葛洪反復論證神仙的存在及可學.可求,肯定
  其非虛妄之說。雖說他繼承了過去的神仙思想,但他亦有所取捨,最明顯的一點是,他認為漢魏道教所充斥的依附黃老的道書,不足以演暢微言(《釋滯》),徒誦之萬遍,殊無可得也,即使是出于老子的五千文,也不過是泛論較略,但暗誦此經,而不得要道,直為徒勞耳(《釋滯》);至于文子.莊子.關令尹喜等,雖祖述黃老,憲章玄虛,但演其大旨,永無至言,其去神仙已千億里(《釋滯》)。他所虔誠信仰,并竭力加以推崇.闡揚的則是金丹道。《金丹》中說:
  余考覽養性之書,鳩集久視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計矣,莫不皆以還丹金液為大要者焉。

  金丹何以能益人長生呢?《金丹》中說:
  夫金丹之為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黃金入火,百煉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物,煉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蓋假求於外物以自堅固,……。

  他崇信金丹輕舉,講究藥物養生,以為金丹.藥物可以沾洽榮衛,人的軀體可以不死而登仙。葛洪金丹道另一特點是,他雖然知道《魏伯陽內經》,他卻不假借《易》理以言燒煉,不引據魏伯陽的金丹理論,而是直述其方法及實踐經驗。

   三:有因無而生,形須神而立。葛洪認為形須神而立,固形乃可以留神,神不離身,則可以永生。《至理》中說:
  夫有因無而生焉,形須神而立焉。有者,無之宮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壞則水不留矣。方之于燭,燭糜則火不居矣。身勞則神散,氣竭則命終。根竭枝繁,則青青去木矣。氣疲慾勝,則精靈離身矣。夫逝者無返期,既朽無生理,達道之士,良所悲矣。

  葛洪強調煉形的重要性,這是道教神仙理論的一大特點。與幻想靈魂入天堂之說,顯然有相異之處。

  四:我命在我不在天。葛洪認為人的稟性壽命,並不是天地所能決定的,連生我妊我的父母,都不能決定我的姿容及性理.智慧,更何況遼闊的天地呢?推廣而論之,萬物皆非天地之所為,不過是萬物感氣,並亦自然,與彼天地,各為一物(《塞難》)。人的稟性壽命決定于結胎時自然氣之所值,故曰我命在我不在天。《西昇經》中說:我命在我不屬天地。《塞難》中說:
  命之修短,實由所值,受氣結胎,各有星宿。天道無為,任物自然,無親無疏,無彼無此也。命屬生星,則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命屬死星則其人亦不信仙道。不信仙道,則亦不自修其事也。所樂善否,判于所稟,移易予奪,非天所能。譬猶金石之消于爐冶,瓦器之甄于陶灶,雖由之所成形,而銅鐵之利鈍,瓮罌之邪正,适遇所遭,非復爐灶之事也。

  這是宿命論。由於葛洪說明了凡事仙道者,皆是命中已定,求之必得,因而鼓勵道徒積極從事自我修煉,以求壽命延長。故《黃白》中說:
  《龜甲文》曰: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

   五:不必求速登仙,最好是止家不死。葛洪認為從人情而論,還是不汲汲于升虛為好,若幸可止家不死,作活神仙,就最美了。《對俗》中說:
  彭祖言,天上多尊宮大神,新仙者位卑,所奉事者非一,但更勞苦,故不役役于登天,而止人間八百餘年也。

  又說:
  當神仙當然是逍遙自在,可是若委棄妻子,邈然斷絕人理,坱然與木石為鄰,這有什麼意思呢?顯然是貪生的願望。

   六:為道當先立功德。《對俗》中說:
  按《玉鈐經中篇》云,立功為上,除過次之。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禍,護人疾病,令不枉死為上功也。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

  又說:
  積善事未滿,雖服仙藥,亦無益也。若不服仙藥,並行好事,雖未便得仙,亦可無卒死之禍矣。

  這是將修仙與社會倫理道德聯系起來了。

  葛洪確立的以金丹道為中心的神仙理論體系,不是偶然的.孤立的造作,而是其來有緒,並有其客觀歷史條件促成的。

  魏晉時期,一方面由於門閥貴族招致方士,使方士們得以親近門閥貴族,在他們中蝕播神仙方術,並為適應門閥貴族的需要而造作教義;另一方面由於統治者之間爭奪權勢,互相殘殺,高門貴族中人得失急驟,生死無常,失勢者中有的感到前途暗淡,悲觀失望,對人生採取消極態度,在行跡上便趨於崇尚老莊,專務清淡,且喜養生方術,形成玄學流派。這兩者契合在一起,互相影響.互相吸收,由於玄學風氣的盛行及門閥貴族中不少人信奉養生術及五斗米道,道教便吸收玄學來運釀自己的理論體系,向義理化發展,因之衍生出了一些經書。按東南濱海一帶,素傳神仙之說,吳時,神仙信仰亦頗盛行,孫權就是信者之一《三國誌.虞陸張駱陸吾朱傳》中說:
  (孫)權與張昭論及神仙,(虞)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語神仙,世豈有仙人;權積怒非一,遂徙翻交州。

  《三國誌.呂蒙傳》便記載,呂蒙病篤,孫權命道士于星辰下為之請命。葛洪的從祖葛玄,便是孫權所招致的著名方士之一。葛洪本吳人,亦為名門宮宦之後裔。他受吳地社會風氣以及葛玄之影響,好事神仙方術,同時他也是一位究覽典籍,才章富贍的人。其從祖葛玄受《太清丹經》.《九鼎丹經》.《金液丹經》于左慈(元放),葛玄傳弟子鄭隱(思遠),葛洪師鄭隱。鄭隱不僅精於燒煉金丹,而且是位勸書家,他收藏有道教經.記.符.圖.文.篆.律.儀.法.言等二百六十種,共一千二百九十八卷,其中各類經書六百七十八卷,符六百六十卷,內容包括煉養.服餌.算律.神仙理論等多方面的記述。這些經籍,為葛洪撰述神仙理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葛洪還曾師事鮑靚(玄),受《三皇經》,因之他也重視神符等雜術,不過置于燒煉金丹之輔助術而已。再者,當時儒家.佛教及無神論者對道教頗多批評,葛氏世代信奉道教,為了自尊.自文.自神其金丹道教而建立起理論體系,以與儒.釋相抗衡,這也是促成其著《抱朴子內篇》的原因之一。

  葛洪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將玄學與道教納為一體,將方術與神學納為一體,將道教丹鼎.符水從理論上納為一體,而確立神仙理論體系的。

  但這個以金丹道為中心的神仙理論體系,乃是貴族宗教,試問平民百姓衣食猶且不足,哪裡有條件去煉養金丹呢?而傳播於民間的道教,則只可能是符籙派。前者按門閥貴族的需要而發展,而後者則隨著民間信仰者的思潮及生活處境而活動.發展,兩者理論上雖基本相同,但行跡則迴然相異。

道教概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