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早期道教的神學理論基礎

  相信天應天威.心神合一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神學理論基礎。

  道教所說的天,是雲霄之上的神仙境界,那裡有統治宇宙的天庭,也有君王.臣僚.役使。因而天也是這個虛幻的天庭及天君的統稱。天君或稱上皇.虛皇,是有無限權力的宇宙主宰者,說天有極大的威力,所謂天威一發,不可禁也,《太平經》卷十八至三十四又說:夫天但可順不可逆也,因其可利而利之,令人興矣,逆之令人衰,先天心意亡矣《太平經》卷五十。

  《太平經》中說:天與人有著相感相知的關係。天如鏡子,照見人世的一切;日月星辰如眼睛,察看著人世的一切;天空中還有很多來來往往的神,如同飛鳥,也在察看著人世的一切。人世的一切活動與變化,天都能馬上感知,并分別善惡,然後用自然現象.災異或祥瑞來警告和預示將降臨的吉凶,表示天對人的規諫.譴責或嘉獎,《太平經》卷十八至三十四中說:天之照人與鏡無異,王者百官萬物相應,眾生同居,五星察其過失,相去遠,應之近。天人一體。(卷三十四說):世上出現的種種災異怪變,都是天對人世的規諫。可是天下共日月,共斗極,一大部乃萬二千國,中部八十一域,分為小部,各一國。德優者張地萬二千里,其次張地廣從萬里,其次九千里,……其次百里(卷九十二),天下有這麼廣大,國有這麼多,天人之間的感應,自然也就不一樣,一國有變,獨一國日不明,名為蝕;比近之國,亦遙視之,其四運之國,固不蝕也。因此有德之國獨樂歲,無德之國獨凶年。

  總之,天人一體,相感相應,自然界的現象,都是天神意志的表現,災異怪變以及吉利瑞祥,也都是天受感應後而施加給人世的獎懲,其中包含預示和警告。這種天威天應的教義,與西漢儒者董仲舒所宣揚的天人感應說,十分相同。

  關於心神相通.心神合一,講的也是天人之間的關係問題。道教認為人體本身也是個小天地,是大天地的縮影。人體內也有君和四時五行諸神,而且與天神是相 類相通的。

  《太平經》卷十八至三十四說:為善亦神自知之,惡亦神自知之。非為他神,乃身中之神也。人體內是怎樣生神的呢?卷七十二中說,天地自有神寶,悉自有神精光,隨五行為色,隨四時之氣興衰,為天地使以成人民萬物。這種四時五行之氣入人腹中,便為人五臟精神,即人的五臟神,五臟神與體外五行四時相類,其色亦與天地四時色相應,是能夠出入往來於天地與人體的,即入為人五臟神,出為四時五行神精,近則為五德之神,遠則為四時兵馬之神。心神在人腹中,與天遙相見,聲音相聞,安得不知人民善惡乎?(卷一百十一)天君既然隨時都能知道人民的善惡,那麼便沒有一個人不在天君的控制之下,受佑助或受懲罰。所謂五神在內,知之短長,不可輕犯,輒有文章。小有過失,上白明堂,形神拘繫,考問所為,重者不失,輕者減年。(卷一百十二)。

  這種人在天地中,天地亦在人體中;神在天上,神亦在體中;天君在天庭,而心亦為人體內之君,念心思神,神悉自來到。(卷九十六),專心善意,乃與神交結(卷九十八);人體內五臟神與四時五行神相類相通,這便是道教所相信的心神合一論。

  道教的存思以及後世道教的修性說,便都是依據於這種心神合一論。認為只要念心思神,神便會來到,只要專心善意,便能與神交往,只要修養道德,正心誠意,便能悟性知天命,得到神佑而登仙錄。

  早期道教的一切教義,所謂道法.道術.道功,都是以此為其理論依據的。

 

道教概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