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宗

  即龍虎山正一宗壇。龍虎山在江西貴溪縣。據《漢天師世家》、《歷世真仙體

道通鑑》等道書載:道教創始人張道陵,曾在龍虎山煉丹修道,丹成而有龍虎現,

故名龍虎山,後張道陵第四代孫張盛,魏時自漢中還居祖壇龍虎山(一說是西晉永

嘉年間還居龍虎山),開龍虎山正一宗壇,傳授弟子。從此世居山中,或隱或顯。

隋唐以來,龍虎山再顯於史。唐玄宗、肅宗、代宗均作有張天師贊(見《全唐文》

),武宗始在山中賜建〝真仙觀〞。敦煌卷子中(伯3866)存晚唐詩人李翔《

涉道詩》中有《獻龍虎山張天師》詩一首,稱當時龍虎山張天師〝世上無人見不尊

〞。五代時人徐鍇所撰《茅山道門威儀鄧先生碑》中言道士鄧啟霞於咸通十二年(

871)〝詣龍虎山十九代天師參授都功正一法籙〞。此後南唐後主李璟於龍虎山

新建天師廟,陳喬為撰《新建信州龍虎山張天師廟碑》,稱二十二代天師張秉一〝

體備清和,氣凝元寂,鈞深致遠〞(《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六)。反映了唐以來龍

虎宗在道門和朝野的影響。宋元以後,龍虎山天師正一宗壇更為顯重,宋賜歷代天

師為〝先生〞,在京師建立〝授籙院〞,大規模修建龍虎山宮觀。元朝敕命主江南

道教事,後又詔龍虎山天師為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龍虎宗則更加興盛,並在

道教史上有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