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舞生

  執事稱謂。明代設置在雅樂中專門從事歌舞及樂器演奏人員的稱謂。樂舞生最

初隸屬太常寺直接管轄,1378年明皇在太常寺設神樂觀後,由神樂觀轄。樂舞

生的主要作用是,在皇帝每年舉行的祭奠中,作歌舞之用。樂舞生亦稱樂生、舞生

。最初全部由道童充任,以後逐漸分開,樂生仍用道童,舞生改用軍民俊秀弟子。

據《明史》記載:〝太祖(朱元璋)初克金陵,即立典樂官。其明年置雅樂,以供

郊社之祭奠。元年(1368)命自今朝賀不用女樂,先是命選道童充樂舞生,至

是始集。太祖御戟門,召學士朱升、范權引舞樂生入見,閱試之。太祖親擊石磬,

命升辨五音,升不能審,以宮音為徵音。太祖哂其誤,命樂生登歌,一曲而罷。是

年置太常司其屬,有協律郎等官。元未,有冷謙者知音善鼓瑟,以黃冠隱吳山,召

為協律郎。命協樂章聲譜,俾樂石習之。取石靈壁以製磬,採桐梓湖州以製琴瑟。

乃考證四廟雅樂,命謙校定音律及編鐘磬等器,遂定樂舞之制。樂生仍用道童,舞

生改用軍民俊秀弟子……洪武元年定樂工六十二人:編鐘編磬各十六,琴十,瑟四

,搏拊四,祝敔各一,壎四,箎四,簫八,笙八,笛八,應鼓一﹔歌工十二﹔協律

郎一人,執麾以引之。七年復增籥四,鳳笙四,壎用六,搏拊用二,共七二人﹔舞

則武舞生六十二人﹔引舞二人,各執乾戚﹔文舞生六十二人﹔引舞二人,各執羽籥

﹔舞師二人,執節以引之。共一百三十人〞。樂舞生總計二百一十五人。參閱《明

史》卷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