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欲

  道教教義。指道教信徒修行和處世都應嚴格節制個人的私欲邪念,否則修道無

成。早在先秦時,道家老子就提倡〝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認為〝五色令人

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意即過分的物欲只能引起人心志的昏亂。道教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寡欲觀念,使

之與宗教修持實踐相結合,主張世俗的美色、厚味、暖衣、妙音等都是過份的物欲

,會傷氣害性伐命,為〝凶害之根〞,修道之人應該斷然給予摒棄。東晉著名道士

葛洪的《抱朴子內篇》中說,學仙之人應〝恬愉澹泊,滌除嗜欲,內視反聽,屍居

無心〞。後世道教制定了眾多的戒律條文,針對俗欲作了若干的限制和規定。如初

真十戒中就有〝戒淫欲〞、〝不得飲酒食肉〞、〝不得貪求無厭〞﹔中極戒中規定

不得殺生食肉、盜竊淫邪、飲酒啖辛等等﹔天仙大戒中有〝遠身行〞、〝除惡想〞

、〝絕聲色〞、〝儉愛欲〞、〝不淫想〞等修持法。另外老君二十七戒也規定有〝

勿樂美色〞、〝勿貪寶貨〞、〝勿貪功名〞、〝勿為耳目鼻口所娛〞、〝勿資身好

衣美食〞、〝勿厭貧踐強求富貴〞等等。宋元以來,全真道教漸次流行,更將〝寡

欲〞作為修心煉性的重要法則。如說:〝修行之害,食睡色三欲為重,食多好多睡

,睡多情欲所由生,人莫不知,少能行之者。必欲制之,先減睡欲,日就月將,則

清明在躬,昏濁之氣不生,向上達者,率自此出,從徒知從心為快,不悟制得此心

,有無窮真樂也〞。見《秋澗集》載尹志平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