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經取善集

  經解類典籍。卷前有劉允升撰於金世宗大定壬辰(1172年)序,謂李霖〝

會聚諸家之長,並敘己見,成六卷〞,今《道藏》本十二卷,蓋後人所析。此書採

集《淮南子》,嚴君平、河上公、鍾會、王弼、郭象、孫登、顧歡、羊佑、楊子、

陶弘景、唐明皇、成玄英、張君相、王真、廬裕、蔡子晃、杜光庭、車惠弼、松靈

仙、羅什、李榮、陸希聲、劉仁會、司馬光、王元澤、蘇子由、陳景元、宋徽宗、

陸佃、曹道沖、劉仲平、李畋等數十家注於一體,其自序謂〝今取諸家之善,斷以

一己之〝意〞,故名曰《取善集》。按,李林,字宗傅,號饒陽居士,〝性善恬淡

,自幼至老,終身確然研精於五千之文〞,故深明《老子》主旨:〝內則修身養性

,外則治國安民〞。本書即主〝性命兼全,道德一致〞。其在序中云:〝通性者,

造全神之妙道,於命或有未至﹔達命者,得養生之要訣,於性或有未盡,殊不知性

命兼全,道德一致耳〞。其卷末有《道德一合論》,曰:〝夫道非德無以顯,德非

道無以明。道無為無形故居化物之先,德有用有為故在生化之後。道居先,故處於

上,德居後故處於下,道德合二為一,不可分為二也〞。通過道與德之間的關係,

揭示出是體與用的關係。因為道德、性命合一,故僅追求長生,即不是貴,也不可

能。這種思想即為全真派〝不以白日飛昇為貴〞的理論基礎。按老學發展到宋元,

已由唐代之理論建設轉變為以〝內丹〞修煉為基礎的丹道盛行時期。此時解老諸家

特別是道宗受呂純陽仙師內丹學之影響,而歸趨全真。李霖《取善集》,在解老諸

家中屬於文選式〝集解派〞,亦即會注派。他取材繁富,網羅歷代各派注釋(如儒

林派有陸希聲,司馬光等﹔玄學派有鍾會、羊佑、郭象等﹔演化派有河上公、顧歡

、嚴君平等﹔御注派有唐明皇、宋徽宗等﹔丹道派有陶弘景、松靈仙等﹔佛學派有

羅什、成玄英等),且先列諸家之說,並加雜己意。此書如集解派其它書一樣,不

僅保存了多家名注,而且還提供了許多亡佚書籍的資料,如志蹤、林靈素、唐耜、

凌遘、舒王等《道德經注》,不見書志,唯賴本書存其麟爪,彌足珍貴。此書收入

《道藏》第424至427冊,洞神部玉訣類〝墨至悲〞諸字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