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經直解

  經解類典籍。四卷。舊題〝本來子邵若愚直解,清河居士張知新校正〞。卷前

有《道德真經直解敘事》,包括《敘道德階梯科》及《道德階梯圖》兩部分,〝敘

事〞末有〝宋紹興己卯歲清明日本來子述〞句﹔卷末有《紀未》,《紀未》有〝時

紹興庚辰人日穎川陳元卿記其言〞而綴於後句。按宋紹興元年為辛亥年(1131),

故元卿歲當1159年,庚辰歲當為1160年。蓋此書當成於是年。《直解》由三個部分

組成即〝敘事〞、〝直解〞和〝紀末〞。邵若愚不贊同以〝道〞、〝德〞分《老子

》為上、下篇。《敘事》言:〝今以理考,道德混說,無上下篇〞。斥《史記•老

子傳》稱《道德經》分上、下篇,乃史辭之流言。斥分《道德經》為八十一章,乃

〝不審本文前後本意〞,〝惟務其華,圖象陽數,此以戲論,無益後人〞﹔又斥河

上公本〝創立篇名,狹居其事,言理不當〞。因而此解將上、下篇章數、章名三者

悉〝除去之〞。邵若愚自書此書大義為:〝凡言德者,事涉孔氏之門。言其大道虛

寂,理準佛乘之旨,以儒釋二教為證,撮道德合為一家〞。他認為《老子》的道德

可分為二道三德:一是虛無無為之道,二是一氣有為之道,前者深,後者淺。一氣

有為之道又可叫做至德,至德以下都是有為,又可分為內德、外德。內德又稱上德

,抱一也而存抱持之道〞(《道德階梯圖》),是養性。外德又稱下德,〝從五常

百行修身也〞(《道德階梯圖》),是養身。據此理論畫出《道德階梯圖》,從下

德入手而達上德,再達至德﹔從有為到無為而達於常道。他主張〝道德、陰陽、人

事四者融通合為一家〞。既重哲學思辨,又不輕視人事,為《道德真經直解》的一

大特點。是解會通儒釋之旨,自成一家之言。此解收入《道藏》第372冊,洞神

部玉訣類〝必〞字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