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書十二種

  書名。道教哲學養生學叢書。劉一明編著。成書於清嘉慶道光年間。該書由二

十多種著作匯集而成。包括《周易闡真》、《孔易闡真》、《參同契直指箋註》、

《參同契經文直指》,《參同契直指三相類》、《敲爻歌直解》、《百字碑注》、

《陰符經注》、《無根樹解》、《西遊元旨》、《修真辨難》、《修真後辨》、《

神室八法》、《象言破疑》、《修真九要》、《金丹口訣》、《通關文》、《會心

內集》、《會心外集》、《悟道錄》等。其中內容大體可分易學注解,歷代丹經注

解,撰著三類。作者精研《周易》、《參同》、《悟真》之理,尤好言易。在幾種

有關易學著作中,將易學理論與道教思想熔為一爐,謂丹道即易道,聖道即仙道。

《易》非卜筮之書,乃窮理盡性至命之學也。予述伯陽之意,盡將丹法喻於《周易

》圖、卦、《繫辭》之中,略譬象而就實義,去奧語而取常言,直指何者為藥物,

何者為火候,何者為進陽,何者為退陰,使學者易於閱讀,至於《十翼》,乃宣聖

《直言其理,學者自能推求,故餘不及注。惟取《大象傳》、《雜卦傳》略釋數語

以備參考。其中重複語,亦如《周易》重複象,語重其義不重。書成之後,名曰《

周易闡真》,乃闡其修持性命之真耳﹗夫易,包羅萬象,廣矣大矣,然其歸根處,

總以窮理盡性至命為學,先窮性命之理,後了性命之功,性命俱了,渾然天理,後

見本來面目。在儒則謂明善復初﹔在道則謂還元返本﹔再加向上工夫,陰陽混化,

無聲無臭,在佛則謂義精仁熟,至誠如神,在道則謂九還七返,形神俱妙,金丹之

道盡,性命之功畢矣﹗〝丹經子書千帙萬卷,總不外易理〞。《周易闡真》五卷,

卷首收集宋元以來流傳的易圖三十餘幅,主要為陳摶先天易學派所傳。包括《河圖

》、《洛書》、《羲皇六十卦圓圖》、《羲皇六十四卦方圖》、《先天陰陽混成圖

》、《先天八卦合一圖》、邵堯夫《方圓合一圖》、《鼎爐藥物火侯六十四卦全圖

》、《金丹圖》、《煉神還虛圖》、《金木交並圖》、《陽火陰符六陰六陽全圖》

等。皆蘊含道教丹功奧義。其餘四卷,亦以丹道注解《易經》。自秦焚典策以來,

惟《易經》以卜筮之書而留存。西漢廢挾書之律,《易經》始置博士而興盛。而焦

延壽、京房、田何、孟喜之屬,大多以灼揲占驗為能。遂使《易經》論為卜筮之書

。至後漢魏伯陽,始合三易著《參同契》以明性命源流。但因其書譬喻睿深,後人

不察,又或以私意揣度,遂使異說蠡起,爭以黃白吐納為事,而易又流為煉度之書

。實則易道即丹道,〝非卜筮煉度之書,實皆窮理盡性至命之學也〞。易道以乾坤

為父母,陰陽交感,造化於中,生生不息,是謂順以生人之道。丹道以乾坤為鼎爐

,採藥烹煉,革故鼎新,復歸本真,此謂道則成仙之道。一順一逆,為天地造化,

金丹產生之本。然順行之道世人皆知,逆行之道知者甚少。仙凡順逆本於〝先天真

一之氣〞。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悟真》:〝道在虛無生一氣,便從一氣產陰陽

〞。道光云:〝有物先天地,無名本寂寥。能為萬物之主,不逐四時凋〞。此皆言

先天之氣為萬物主,天地之宗,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活潑靈動,主宰

萬物。〝推其奧妙,其一氣流行,禽製萬物乎﹗禽者擒也,統攝之謂﹔製者造作之

謂。言統攝萬物,製造萬物者,在乎一氣也。一氣上升,萬物皆隨之生長﹔一氣下

降,萬物皆隨之斂藏,總是一氣擒製之〞。一氣主宰萬物,有發長收藏之規律,人

的生命亦有生長過程,胎中為第一個時期﹔次則嬰兒孩童﹔第三成人時期。這是有

生有死的順行造化之道。反之,仙家修煉通過煉己築基,凝結聖胎,復歸無極三階

段,逆轉造化,返樸歸真。返還之功,莫先於煉己築基。煉己即在築基之中,築基

不在煉己之外。煉己即煉心。借此真心以煉己,則元氣可現,藥物可採,陽氣漸長

,陰氣漸消,以至三家歸一,四相和合,五行攢簇,即可凝結永久不壞之命寶。〝

命寶〞又叫聖胎,〝嬰兒面目〞即太極,始極之狀態,這是逆修丹道的第二階段。

五行攢簇合而為一,陰陽混合,孩兒面目已復,金丹有象,從此運天然真火,鍛去

後天餘陰,歸於無識無知地位,神藏氣聚,所謂男兒有孕者是也。這個胎孕即是〝

嬰兒面目〞,亦即生身受氣處,亦即始極,亦即太乙真氣。亦即煉盡後天氣質之性

,使人心復歸道心,人性復歸天理,氣竭命盡的破體復歸精氣純全的童體。修煉中

當對景忘情,有無不立,萬物皆空,如面於壁而一無所見。養性必至於聲色俱化,

空無所空,至靜至境,方為極功。〝群陰剝盡,胎圓丹成,瓜熟蒂落,忽的打破混

沌,迸出清靜法身。跳出太空虛無之境,超出乎三界之外〞。現出本來面目,〝復

歸無極,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大丈夫之能事畢矣〞。《通關文》把修煉概括為五

十關,〝皆學人要命關口,陰路大魔,須要關關打通,方好進步。若有一關不通,

即被此關擋,任爾蓋世英雄,拔山烈漢,寸步難行〞。關關皆通,然後依《修真九

要》、《神室八法》循序而入,終必有深造自得。該書內丹理論,承鍾呂內丹派性

命雙修大旨,修命了性,以成大道。發展了全真龍門派三教合一的思想。其思想體

系涉及儒、釋、道、歷史、醫藥等方面。其特色在於以前諸多借重於佛教學說,而

此則獨重儒家與理學的理論,在《三教辨》中謂〝是儒即道,道即儒﹔儒外無道,

道外無儒〞。從而大量吸收儒家思想,特別宋明理學的理論成果。從世界觀的角度

為道教內煉理論立說立論,使其內煉理論具有較高的思辨哲學性,而獨樹一幟。該

書版本有清嘉慶道光間湖南常德府護國庵刊本,清光緒間上海翼化堂刊本。1990

由閆之遠、丁燕生二位先生負責依上兩刊本,相互補充、校正,由中國中醫藥出版

社出版影印本。後收入《藏外道書》第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