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黃帝陰符經

  《陰符經》注本之一。一卷。撰者為明僧如愚,字蘊璞,江夏(今湖北武昌)

人。所用經文為四百餘字本,分為上、中、下三篇。卷首自序言:〝制陰符者,盍

曰陽曰陰,盍曰仁曰賊,盍曰生曰殺,殺之所以生,賊之所以仁,陰之所以陽,正

言若反,與道契矣〞。並言暇日取為弟子談,隨談而筆之。末題萬曆庚子(1604

,當成書於是年。全書以修身之道作解。其注多引《老子》為證。注前題解,釋〝

陰〞為〝暗〞,〝符〞為〝合〞,〝謂天道人心本無言象,不可顯而明之,明之於

道轉遠,只可默契心知〞。雜以佛家心性之學。如〝我則歸靜於性〞,〝靜極而性

常明〞。間有牽強之處,如釋〝宇宙在乎手〞為:〝一掌之間,定八卦,配干支,

吉凶消長,曲指而算,迎數而知,豈不宇宙在乎手耶〞。〝萬化生乎身〞釋為:〝

千變萬化,轉退為進,就吉去凶,由我趣避,豈不萬化生乎身哉〞。將修道釋以術

數,未免失之偏狹,有悖經文〝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之旨。本書收入作者文

集《石頭庵集》之中。今編入《藏外道書》第三冊〝經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