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宣平

  唐代道士。新安歙縣(今屬安徽)人。睿宗景雲年間(710-711),隱

於城陽山南塢,結庵而居。其煉丹合藥,服餌餐氣,不食五穀,身體康健,顏如四

十許人,行步快若奔馬。不時負薪而賣。〝常掛一花飄及曲竹杖,每醉騰騰以歸〞

。隱居三十餘年之中,或濟人危難,或救人疾苦,城市之人往訪,多不得見。許宣

平嘗於其庵壁題詩一首,云〝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巔。靜夜玩明月,清朝飲碧泉

。樵人歌上,谷鳥戲岩前。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抒寫隱遁情懷,歌詠山居

之樂,許宣平在這裡充分表現出自己對置身大自然修行煉道的無限陶醉。該詩頗具

影響,時人多詠之,甚至爭相傳抄,題於他處。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5

),李白出翰林東遊之際,曾得此詩,嘆為〝仙人詩〞。遂登山求見,屢訪之不遇

。面對庵居竹杖,李白感慨不已,乃題詩於宣平庵壁曰:〝我吟傳舍詩,來訪真人

居。 嶺迷高跡,雲崖隔太虛。窺庭但蕭索,倚杖空躊躇。應化遼天鶴,歸當於載

餘〞。據說許宣平歸庵,見李白詩作,復作一絕句云:〝一池荷葉衣無盡,兩畝黃

精食有餘。又被人來尋討著,移庵不免更深居〞。(以上各詩收於《全唐詩》卷八

百六十)其年冬天,野火燒庵,從此不知許宣平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