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雲
ヾ古望氣法,察望雲色以附物事,預言吉凶。一作〝望元氣〞。《後漢書•明
帝紀》:〝事畢,升靈台,望元氣,吹時律,觀物變〞。注:〝元氣,天氣也。王
者承天心,理禮樂,通上下四時之氣也。故望之焉……《周禮》保章氏:“以五雲
之色,辨吉凶、水旱、豐荒之祲象。”鄭司農注云:“以二至二分觀雲色,青為蟲
,白為喪,赤為兵荒,黑為水,黃為豐。”〞ゝ仰望白雲。隨所感而有不同含義。
д指仰慕君王。《史記•五帝紀》:〝帝堯者……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唐《駱
賓王文集》六《上司列太常伯啟》:〝指帝鄉以望雲,赴長安而就日〞。え指企求
自由。《文選》晉陶淵明《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詩》:〝望雲慚高鳥,臨水愧遊
魚〞。原注:〝言魚鳥咸得其所,而己獨違其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