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思想
道教思想淵源之一。〝神〞的觀念充滿了先秦古籍,為一種超自然的存在,具
有神秘的主宰力。〝仙〞是種長生不死的信念,《說文解字》說仙是〝長生遷去〞
,《釋名》也說老而不死叫仙,是對不死的探求。神仙連用是後世道教用語,但神
仙思想則早已萌發。《莊子•逍遙遊》描繪藐姑射山的神人不食五穀,乘雲御龍,
遊於四海之外。《莊子》中多處對神人、至人、真人等神仙的生活與法術作了形容
。《老子》中也提到〝谷神不死〞、〝長生久視之道〞。《山海經》記載有〝不死
之國〞、〝不死之藥〞和〝不死樹〞、〝不死民〞等等。《左傳•昭公二十年》記
齊景公對晏子說:古而不死,其樂怎樣﹖古代又有許多長壽不死的神仙人物,如說
彭祖在世八百餘歲,廣成子修身二千餘歲而形未衰。中國古代的神仙思想在燕齊沿
海地區較為流行,另外在荊楚一代神仙傳說較多,春秋戰國時的燕齊文化和荊楚文
化孕育了中國的神仙思想。特別是燕齊位臨大海,海市蜃樓的幻景激發了人們的無
限遐想,相信海上有神仙,居住不死的仙人。於是燕齊興起了宣傳神仙不死和播弄
神仙方術的神仙家。《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有教燕王不死之道者,即是燕齊
的神仙方士。他們甚至還編著宣傳神仙思想與方術的書籍,《漢書•藝文志》即有
記錄。這些先秦的神仙思想到秦漢時由於統治者的熱衷而盛行不衰,並有所發展。
道教產生後,以黃老思想為理論,使長生不死的神仙思想成為道教的基本信條,這
是道教不同於世界上其他宗教的顯著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