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
道教教義用語。ヾ指得道成真的人。《莊子•天下篇》:〝不離不精,謂之神
人〞。又《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
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龍,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漢書•藝文志
》:〝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遊求於其外者也〞。《漢書•藝文志》已列出
神仙家十家,著作205卷。隨道教的產生、發展,將之列為最根本的信仰。相信
人通過一定的修煉或餌食靈丹,即可以長生久視,得道成為神仙。諸如《列仙傳》
、《黃帝內傳》、《神仙傳》、《洞仙傳》、《疑仙傳》、《三洞群仙錄》等專門
記載神仙事蹟、修煉方法以及傳說的書籍先後迭出,從漢朝至清代,列有神仙人物
約千餘人。所記仙真故事,有上古傳說人物,如黃帝、彭祖、廣成子等﹔也有道教
歷史上的人物,如三茅、魏伯陽、許遜、左慈、鄭隱、呂洞賓、陳摶、劉海蟾、王
重陽、邱處機、張三豐、王常月等人。並分神仙諸多品階,如《天隱子》將神仙分
成五類:在人稱人仙,在天稱天仙,在地稱地仙,在水稱水仙,能神通變化稱神仙
。《仙經》則把神仙分為三等: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
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太真科》又分為上仙、高仙、大仙、神仙、玄
仙、真仙、天仙、靈仙、至仙等九品。葛洪《神仙傳》稱神仙幽隱,與世異流〞﹔
或竦身入雲,無翅而飛﹔或駕龍乘雲,上造天階﹔或化為鳥獸,浮游青雲﹔或潛行
江海,翱翔名山﹔或食服元氣,茹芝草﹔或入人間而人不識,或隱其身而莫能見﹔
面生異骨,體有奇毛,率好深僻,不交流俗。ゝ道教所分七品道士之二。神仙道士
,謂變化不測,超離凡界,見《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一引《出家因緣經》。ゞ指修
道之人。《天隱子•神仙》:〝人生時稟得靈氣,精明通悟,學無滯塞,則謂之神
。宅神於內,遺照於外,自然異於俗人,則謂之神仙。故神仙亦人也〞。宋陳葆光
《三洞群仙錄》竹軒序:〝神仙者,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其坐在立亡,分形散體
,倏忽萬變,飛行八極宜矣〞。々喻氣神相凝。《重陽全真集》卷十《玉花社疏》
:〝竊以玉花之宗,金蓮乃神之祖,氣神相結,謂之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