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信仰

  道教的思想淵源之一。鬼神崇拜為中國古代原始宗教,早在原始社會便已存在

,到殷商時演變為信仰上帝和天命,建立了以上帝為至上神的天神系統,遇事便由

巫祝通過卜筮向上帝請求答案。先民由於不懂得人的生死現象及做夢等生理活動,

以為有獨立於人體之外的靈魂,人死了便成為鬼,遂產生鬼魂崇拜,這種崇拜又與

祖先崇拜交織在一起。周代把崇拜祖宗神靈與祭祀天帝統一,稱為敬天尊祖,規定

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周人所崇拜的鬼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祇三個系統,成

為後世道教多神信仰的淵源。到春秋戰國時,理性主義高揚,但社會上仍有人力圖

證明天的意志與鬼神是存在的,這從《墨子》的《天志》、《明鬼》等篇章即可看

出。墨子的尊天、明鬼的思想為道教所吸取,道教並將某些神仙方術依托墨子,把

墨子列入神仙之林。章太炎曾指出道教依托墨家,墨子學派為道教的思想淵源之一

,實際上即墨子的鬼神思想為道教所接受。還有,鬼神信仰與五行觀念結合形成的

五方五色神靈,反映了五行思想與鬼神信仰的互相影響,也為道教吸收,成為其鬼

神系統的重要來源之一。秦漢時代,對天帝鬼神的祠祀日漸增加。漢初劉邦增祀五

帝。漢武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封泰山,遍祀五嶽四瀆,新增許多神祠,最尊者

為太一神,除病、征戰等都向太一祈禱。秦漢社會這種強烈的鬼神信仰與崇祀為道

教的產生培植了適宜的宗教氛圍,並為道教所繼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