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大帝

  道教神名。又稱玄武、真武帝君、蕩魔天尊。道教尊奉的職掌北方天界的重要

天神,在民間有很大影響。真武大帝的信仰源於古代的星辰崇拜和動物崇拜。中國

古代的星象學家把太陽、月亮全天所經天區的恆星分為二十八群,稱為二十八宿。

戰國以後逐漸把二十八宿分為四組,分別以四靈來命名,即東方青龍、南方朱雀、

西方白虎、北方玄武。《楚辭•遠遊補注》解釋說:〝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

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龜、蛇是長壽動物,在古代都是崇拜的對象:龜是

古人崇拜的〝四靈〞(龍、鳳、麟、龜)之一﹔而傳說中的羲皇即是蛇神。宋代蘇

軾在《彭祖廟》一詩中吟詠道:〝跨歷商周看盛衰,欲將齒髮斗蛇龜〞。因此從漢

代以來,龜蛇就作為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玄武神的象徵而受

到人們的奉祀。道教吸收玄武信仰後,開初在神系中地位並不重要。《抱朴子》描

述老子形象時說:〝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只是一護衛神。後來吸

收漢代緯書中〝北方黑帝,體為玄武〞的說法,加以人格化,成為道教的大神。道

經描述說:北方玄武真神,披髮黑衣,金甲玉帶,仗劍怒目,足踏龜蛇,頂罩圓光

,形象十分威猛。宋真宗時,為避族祖趙玄朗的諱,將玄武改名為〝真武〞。《元

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宣稱,真武神君原來是淨樂國太子,長而勇猛,誓願除盡

天下妖魔,不統王位。後得真人傳授無極上道,入太和山修道,功成德滿,玉帝敕

鎮北方,統攝真武之位,並將太和山改名為武當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當之〞

。宋朝天禧(1017-1021)中,詔封〝真武靈應真君〞。元朝大德七年(

1303年)加封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成為北方最高神。明初,朱元璋的兒

子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取王位。傳說在整個行動中真武曾經屢次顯靈相

助,因此朱棣稱帝後特加封真武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並大規模修建武當

山的宮觀廟堂,在天柱峰頂修建〝金殿〞,奉祀真武神像。由於帝王的提倡,真武

神信仰在明朝達到鼎盛階段,宮廷內和民間普遍建立真武廟。現在廟中供奉的真武

神像,旁邊常塑有龜、蛇二將。另外也有塑金童、玉女的,據說是替真武大帝記錄

三界中的功過善惡。據《月令廣義》記載,真武大帝的誕日是農曆三月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