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通元

  (?-1012)北宋道士。陝州閿鄉(今河南靈寶西北)人,字又玄,自稱

羅山太一洞主。修道於承天觀,道術高明,善辟穀吐納,唯好飲酒,故身強體壯,

年及百餘歲。柴通元歷經五代而迄於北宋,親眼目睹了社會由大分裂、大動盪到重

新走向統一的巨大變遷,擁有豐富的社會見聞和歷史知識,每每談及唐末五代之事

,〝歷歷可觀〞。其所居之承天觀,本為唐朝軒遊宮,存有唐玄宗詩刻及其所書《

道德經》兩碑。宋太宗趙光義曾將柴通元召至京師,有意延攬入閣,而通元志不在

此,遂懇請歸本觀。宋真宗即位後,亦屢召入京師顧問奏對,柴通元既不以方伎故

弄玄虛,又不高談宏論,唯以清靜無為之理相對,〝語無文飾,多以修身慎行為說

〞,頗得真宗賞識。大中祥符四年(1011),真宗祀汾陰,作二韻詩賜之,並

以茶、藥、束帛相贈,詔為修道院,特免通元所在道觀田租,度其弟子二人。次年

春,通玄作遺表,專遣弟子詣闕獻龜鶴,祈禳真宗及大宋長生﹔同時亦與官僚士庶

好友多人,從容言生死之要。其夜,輿洗濯足,燃香庭中,遙望京師,端坐而逝。

有弟子數人,張守元、李守一得其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