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靈真經

  又名《庚桑子》或《亢倉子》。道家經典。一卷。舊本前有庚桑子之像並小傳

,稱此經為周庚桑楚撰。其傳言〝老子之後有庚桑楚者,陳人也。偏得老子之道,

居畏壘之山……居三年,畏壘大壞,後遊吳隱毗陵孟峰,道成仙去……著九篇,號

《庚桑子》、一名《亢倉子》,唐封洞靈真人,書《洞靈真經》〝今考其書,《漢

書》、《隋書》均無著錄。唐柳宗元尚辨其偽。《新唐書.藝文志》載〞王士元《

亢倉子》二卷,取諸子文義,補其亡。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言:〝唐天寶元年

,詔號《亢桑(倉)子》為《洞靈真經》,然求之不獲。襄陽處士王士元,謂莊子

作《庚桑子》,太史公列傳作《亢桑子》,其實一也,取諸子文義類者補其亡,今

此書乃士元補亡者,宗元不知其故而遽詆之〞。《孟浩然集》有宣城王士元序,自

謂於終南修《亢倉子》九篇〞,又有天寶九年(750年)韋滔序,亦稱王士元藻

思清遠,深鑑文理,常遊山水,不在人間,著《亢倉子》數篇傳之於後〞。與《新

唐書》所言合。則此經為王士元所作無疑。按庚桑楚居於畏壘之說源於《莊子.庚

桑楚》。又《洞靈真經》在《崇文總目》中為九篇,晁陳二家書目皆同,《宋書.

藝文志》作二卷,宋濂《諸子辨》作五卷,《道藏》收錄則僅有一卷,而篇數與崇

文總目合。其目曰:《全道篇第一》、《用道篇第二》、《改道篇第三》、《君道

篇第四》、《臣道篇第五》、《賢道篇第六》、《順道篇第七》、《農道篇第八》

、《兵道篇第九》。乃雜集《莊子》、《列子》、《文子》、《商君書》、《呂氏

春秋》、《新序》、《說苑》、及《禮記》、逸國書》等而成。內容雖是雜抄各書

,但仍較完整。大旨在於全身,治國。《農道篇》力述〝國以農為本〞,並述農耕

技術。《全道篇》則講全身之道,書中多作古文奇字,並有注音,《宋史.藝文志

》著錄《亢倉子音》一卷,《四庫全書提要》謂〝殆即釋其奇字歟〞。此書白文無

注,惟於奇字注音,但不知何人所注。讀此經,因奇字已得釋,故可進而推求經旨

,此為釋字人之功。此經今載於《道藏》第349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