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真經注疏

  經解類典籍。ヾ乃郭象的《南華真經注》與成玄英為郭象〝注〞所作的疏。《

道藏》本載為三十五卷。然依成玄英序:〝依子玄所注三十篇輒為疏解,總三十卷

〞,知原書為三十卷。兩《唐志》並錄成玄英《莊子疏》十二卷。《文獻通考.經

籍考》著錄成玄英《莊子疏》三十三卷。《天一閣書目》著錄唐成玄英《南華經注

疏》三十五卷。明甬東屠畯校錄。許氏有三十五卷舊抄校本。其三十五卷本蓋後人

所析。《道藏》本於句下先列郭注,後列成疏,〝玄〞字不避違,可見為宋以後人

所編集。注疏合刊,頗便閱覽。卷首列郭象《南華真經序》(原名《莊子序》)和

成玄英《南華真經疏序》。郭象的莊子序及注(一說郭象《莊子注》是在向秀的《

莊子注》基礎上述而廣之,用來說明自已的意向的),為魏晉玄學之重要文獻。其

序概論莊子,詞簡意賅,尤可見其思想之要。如郭云〝然莊生雖未體之,言則至矣

。通天地之統,序萬物之性,達生死之變,而明內聖外王之道,上知造物與物,下

知有物之自造也〞。並能以無心應之,〝夫心慮無為則隨感而應……故與化為體,

流萬代而冥物〞,〝神器獨化與玄冥之境〞,〝去離塵埃而返冥極〞。此所謂〝內

聖外王〞,非莊子之旨。蓋郭象《莊子注》之旨。其三十三篇之注解,皆以此論為

綱。常用探求《莊子》言外之意的方法來統一〝無為〞與〝有為〞,〝方內〞與〝

方外〞,〝人為〞與〝本性〞等矛盾。這樣〝聖人雖在廟堂之上,然其心無異於山

林之中〞,在朝在野無區別,都適於聖人之性。那麼,入世就等於出世,名教也就

是自然。他在注解的同時,習慣於以已意貫釋發揮《莊子》,並把儒家的綱常名教

與道家的無為自然融合在一起,雖往往妙解原文,而且大旨卻多與莊子相異。蓋為

時代的需要,他的思想為玄學奠定了作為魏晉時代統治思想的基礎。成玄英疏繼承

子向秀、郭象《莊子注》的觀點,然又每雜以佛說,他以為《莊子》主旨是:〝申

道德之深根,述重玄之妙旨〞。成玄英疏謂莊子〝鉗揵九流,括囊百氏〞,其書分

內、外、雜篇,〝內篇明於理本,外篇語其事蹟,雜篇明於理事。內篇雖明理本,

不無事蹟,外篇雖明事蹟,甚有妙理,但立教分篇,據多論耳〞(成玄英〝序〞)

。以為內七篇有內在的聯貫,並提綱舉要,以顯七篇間邏輯聯貫之次第。又舉顧桐

柏,支道林穆夜關於〝逍遙遊〞一語之三種解釋,存已佚古注之一斑。其疏倍詳於

郭注,多有郭象未注之句,而疏釋之,於名物訓詁,皆有詮釋,如《逍遙遊》〝之

二蟲〞引《大戴禮》〝羽蟲三百六十,鳳凰為其長〞,以證鵬之為蟲。此注雖繼承

向郭觀點,且往往解釋郭注,較郭注明白暢達。尤其多引入道教神仙之說,尤於莊

子〝坐忘〞、〝無待〞、〝無侍〞、〝無無〞等要義,闡釋遠較郭注深入,而更切

於莊子旨。如《齊物論》〝B焉似喪其耦〞,郭注僅云:〝B焉解體,若失其匹配

〞,成疏則云:〝為身與神“匹”,物與我“耦”也……身心俱遣﹔物我兼忘,故

若喪其耦也〞。成注又多以佛釋莊,如〝其有真君存焉〞,疏云〝青黃等色本無自

性,緣合而成,不自不他,非無非有,故假設疑問以明無有真君也。又如《大宗師

》〝其所待者,特未定也〞。疏曰:〝境既生滅不定,物亦待奪無常。唯當境智兩

忘,能所變遺,方能無可無不可,則全取自佛教性空無我,中道不二之說。唐代佛

、道合一之〝重玄〞說,亦恆見之,如《大宗師》〝玄冥聞之參寥〞,疏云:〝一

者絕有,二者絕無,三者非有非無,故謂之三絕也〞,〝故至乎三絕,方造重玄也

〞。又如〝夫道超四句,離彼百非,名言路齊,心知處滅,雖復三絕,未窮其妙〞

。成疏雖兼以佛釋莊,終不失為莊子之知音人。與晉人羅升、僧肇之觀點截然有異

,成疏在諸《莊子注》中,詳切暢達,乃為上乘之作,為道家之重要典籍。此書收

入《道藏》第507冊至519冊,洞神部玉訣類〝福-緣-善-慶-尺〞諸字帙

中。ゝ《南華真經》注本之一。一卷。撰者程以寧,道號復圭子,明人,卷末作者

後序題為崇禎十年(1637),當於是年成書。卷首有急忠尤序、作者自序及汪

伯修題詞。鄒序言復圭時潛心《南華》,癸酉春頓悟〞,由此可知本書始注於崇禎

癸酉(1633)。自序云:〝凡為寓言猶詩之比體,教人全性保命也﹔重言亦借

重於古人,而欲人信彼保全性命之說也﹔M言千變萬化,膾炙其辭,使人悅於口因

悅於心,而索彼立言之正意,自欲跳出世網而遊神於性命之域也〞。注文每篇先有

題解總括大意,然後分段作注,篇後疏解其義。全書以丹道修煉注莊。如〝北冥有

魚,其名為鯤〞。釋為〝北方屬水,北冥者,北海也,於卦為坎。於人為腎,為水

、為鉛,大修行人晝夜不寐,魚則亦然,故曰有魚,所謂“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是也。人之命根藏於腎,鯤之右有“日”、“比”二字,暗含腎竅陰中藏陽,故魚

名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釋為〝腎藏精能變化上升似飛,故曰化而為鳥,

所謂〝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是也。鵬之左有兩“月”字,暗含心竅陽中藏陰,故

鳥名為鵬〞。卷末後序稱:〝其先哲所已注而可存者人事也,十之一二,其發前人

所未發者性命也,十之八九,然於精神筋骨脈絡尚未融貫,故不得不作疏於各章之

後〝。本書曾刊入《重刊道藏輯要》牛集。今編《藏外道書》第二冊〝古佚道書及

老莊注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