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朝天宮

  道教宮觀。在江蘇省南京市水西門內的冶城山上。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曾在

此築坊冶煉兵器,以地勢較高,故名〝冶山〞。東晉太元十五年(390),建冶

城寺,南朝劉宋時改為總明觀,唐代改稱太清宮,五代楊吳改名紫極宮,宋代建文

宣王廟,後改天慶觀,祥符宮,元代改稱玄妙觀、永壽宮,明代建都南京後,重修

原有建築,作為祭祀天地等國家大典前大員們沐浴及官僚貴族子弟襲封前演習朝賀

天子禮節之所,故稱朝天宮,清代改為道教宮觀,咸豐年間(1851-1861)

,宮宇被毀。現存建築為同治五年(1866)重建,中為文廟,東國府學,西為

卞公祠,外環高牆,牆外壁題有〝萬仞宮牆〞四字,正門曰櫺星門,為木結構牌坊

式建築,其後是大成門,門內陳列有儀仗雙戟,故又稱戟門,昔時供皇帝出入,門

左右各有旁門,東邊門因懸掛銅鐘,名〝金聲門〞,西邊門因設皮鼓,曰〝玉振門

〞﹔正中大成殿是古代祭孔之地,原供〝大成至聖先師之位〞,殿兩側各有廊廡百

餘間,原是祭祀七十二賢之所,殿後有飛雲閣和禦碑亭,亭中立有清乾隆皇帝六次

南巡四至冶城時所題詩之碑,閣西有敬一亭,登亭閣可遠眺鐘山。為南京清代時規

模較大的道教宮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