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制度

  為古代政治與宗教思想合一的體現。明堂者,明政教之堂也。古時祀上帝,祭

祖先,朝諸侯,養老尊賢,凡關重大典禮者,皆必於明堂行之。明堂起源甚早,據

《淮南子•立術訓》:〝昔者神農之治天下也,歲終獻功,以時當穀祀於明堂。明

堂之制,有蓋無四方,風雨不能襲,寒暑不能傷〞。《禮記•月令》:〝天子居明

堂,以時嚐穀之始〞。《大戴禮》:〝明堂者,自古有之,所以朝諸侯。明堂中有

一殿,四方無壁,以茅蓋,通水,水圓宮垣為復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名曰崑崙

,天子從之入,以拜祀上帝焉〞。或謂明堂者凡九室,共三十六戶,七十二牖,以

茅蓋屋,上圓下方,其外有水,名曰辟雍,即太學也,事見《漢書•郊祀志》、《

大戴禮•盛德篇》。又:〝凡人民疾,六畜疫,五穀災者,則飾明堂〞。阮元《明

堂論》:〝明堂者天子所居之初名也。故祀上帝則於是,祭祖先則於是,朝諸侯則

於是,抑且天子寢食恆於是,此古之明堂也……然而聖人事必師古禮不忘本,於近

郊東南,別建明堂,以存古制。或祀五帝,布時令,朝四方諸侯,非常典禮,乃於

此行之,此後世之明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