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

  道教名山洞天。位於四川省灌縣西南。因青山四合,狀若城廓,故名﹔又名赤

城山、大面山。海拔1600餘米,背靠岷山,中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一百零

八處勝景,素以幽靜聞名天下,歷為川西著名遊覽勝地。道教稱之為第五洞天,名

曰〝寶仙九室之洞天〞。相傳黃帝曾來山問道於寧封子,漢時張道陵於山後(鵠鳴

山)結廬修道,廣傳五斗米道,其子張衡、孫張魯亦嗣法於此﹔晉范長生、隋趙昱

及唐杜光庭相繼遁跡山間修道傳教。山中道教宮觀自三國兩晉時漸興,隋唐後名觀

迭起,極盛時有宮觀廟宇等建築一百餘座,明清之際山中道教漸衰,許多宮觀建築

先後被廢。山中至今留有眾多道教名勝古蹟,其中著名的有張道陵降魔的擲筆槽、

試劍石、古銀杏樹、天師池、唐玄宗手詔碑、唐雕三皇像、唐鑄飛鐵鼎、杜光庭讀

書台、唐薛昌丹井、唐天師像、明末雕花屏、石柱、建福宮、古常道觀、祖師殿、

上清宮、玉清宮等等,古常道觀與祖師殿現為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明代青城山

道教屬正一道,明末其道趨於衰微,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湖北

武當山全真龍門派道士陳清覺來青城山間傳播全真道,從此青城山逐漸發展成為道

教全真龍門派道場。現為四川青城山道教協會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