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真人西遊記

  道教典籍,也是我國十三世紀初的一部重要的中西交通文獻。記錄金元之際,

中原全真道領袖丘處機應成吉思汗之召,率高徒十八人於1220年去西域論道的

歷史。上下二卷,由隨行弟子李志常撰記。成書於元代。該書卷首有西溪居士孫錫

《序》。謂李志常為其從行者,掇其所歷,而為之記。凡山川道里之險,易水土風

氣之差殊,與夫衣飲食,百果草木禽蟲之別,靡不畢載。本文描述丘處機的生平簡

介及其西行所經之地。《遊記》稱:長春真人一行,始發萊州,起程北上,經濰陽

(濰縣)、青州(益都)、常山(今河北正定)至燕京(今北京城西南)。然後又

道出居庸,經宣德州(今宣化)野狐嶺(今河北張家口外萬金縣),翠屏口(張家

口西30里)、撫州(興和縣)、蓋裡泊(今伊克勒湖)、漁兒濼(今內蒙東南達

里諾湖)到達內蒙古北部的貝爾湖北,達斡辰大王(成吉思汗四弟)帳下。又西行

經呼倫湖,翻越了庫倫(今烏蘭巴托)以南的高山及〝松括森森,千雲蔽日〞的長

松嶺(今杭愛山),又經窩里朵(行宮)來到金山(今阿爾泰山)東側的科布多(

今蒙古西部)附近。此後又來到白骨甸(今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翻越最高峰達

5460多米的陰山,穿過山中五個大嶺,經古代高昌國的故土,進入吐魯番盆地

之北,度〝積沙成山〞、〝狀如驚濤〞的沙場。又經周百餘里,〝雪山環之〞的天

池海。然後經過盛產葡萄酒、水果及糧食豐饒的大石林牙(原蘇聯吉爾吉斯的伏龍

芝)。又西行至賽蘭城(原蘇聯哈薩克南部塔什乾及奇姆肯特城一帶),至壯麗的

大城邪米思乾(撒馬爾罕)。言其地〝園林相接百餘里,雖中原莫能過〞。然後南

過沙漠綠洲,城外水田環布,東南山地多園林,一望青碧的碣石城(今沙赫里夏勃

茲,亦名霍什城),經兩壁千仞竦立,石壁如鐵的鐵門關(今阿富汗庫爾勒城北)

來到雪海茫茫的大雪山(今阿富汗興都庫什山),最後到達成吉思汗的行宮(今阿

富汗東北巴達克山西南)進謁了成吉思汗。其論道之言,據《玄風慶會錄》:大抵

以〝節欲止殺〞、〝內固精神,外修陰德〞、〝卹民保眾,使天下安〞等語勸告成

吉思汗,但《遊記》以成吉思汗〝使勿洩於外〞的禁令來錄具體論述。另外,書中

對一路的自然景觀,山川草木,風土人情,當地氣象均有精美的記述。如時有婚嫁

之會,五百里內首領,皆載馬湩助之,〝宅車氈帳,成列數千〞﹔其俗牧且獵,衣

以韋毳,食以肉酪。男子結髮垂兩耳,婦人冠以樺皮,高二尺許,往往以〝皂褐籠

之〞。書中最後還附有成吉思汗的召書及宣差大臣的請疏。評者稱:元人李志常《

長春真人西遊記》,作為宗教方面的典籍,可與晉代法顯《佛國記》、唐代玄奘《

大唐西域記》先後媲美。不僅在歷史、地理、宗教、民俗、旅遊等方面有引人入勝

之處,還在天文、生物學方面亦甚有參考價值,尤其在世界中世紀的地理遊記中,

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自清代以來,許多研究西北地區的學者,就開始研究和注釋

。後來亦引起西方學者的高度重視。該書最早收錄《正統道藏》中。清乾隆五十九

年(1794),由乾嘉時著名學者錢大昕和段玉裁始從《道藏》中抄得。據王國

維先生考證,該書從《道藏》抄出後,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始有刻本傳世

。但柏林寺北京圖書館有龔自珍家藏手抄本,據近人考證,此本應早於道光二十七

年刻本。現國內所能見到的本子大約有:道光年間靈石楊氏刊本,連筠簃叢抄本、

四部備要本(此為上海中華書局據連筠本校刊)、張氏格言叢書本(此據道藏揭要

本刊印)、清沈垚金山以東釋本、靜安先生遺書本、王忠愨公遺書本和國學文庫的

《長春真人西遊記校注》本等。解放後,中華書局的〝中西交通史料匯編〞中曾刊

印過。另外1888年倫敦《東方叢刊》嘗有譯本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