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字符類和神像類令牌

  除以上兩類形式的令牌外,還有其他形式的令牌傳世。一類是字符類,此類令牌的主體牌面沒有五雷號令火龍蟠劍,而是在一個主面或兩個主面上刻文字(包括諱號、秘字)、符號(包括道符、圖案),為敘述方便,本書統稱其為文字符號類令牌。一類是神像類,即令牌的兩個主要牌面,皆刻神像,在此稱其為兩面神像類令牌。以下介紹洪百堅道長十六件字符類令牌、五件神像類令牌。

  字符類令牌一。該牌木質,通體長方形,使用痕跡明顯,牌高 11.12公分,上寬5.63公分,下寬5.76公分,厚2.793.27公分,重 169公克。牌一面由文字和道教秘字組成,上部刻六個道教秘字H,下部刻一方形框,框外圍刻一周字,共卅六個,寓卅六雷之意,框內刻篆書總召萬神四個大字(見圖彩圖)。另一面刻符號、文字和神像,最上方為一個空心環紋及兩個實心環紋,緊接著為三個道教諱字O^,下刻一方形小龕,龕上刻咫天顏尺四字,龕四周刻廿八星宿名,龕內雕一上半身為人、下半身為蛇的神像,像頭戴一冠,冠兩側髮呈尖角狀,圓面大耳,細眼微張,寬鼻小嘴,兩臂高舉,兩手持物,胸以下部位為蟠曲狀的蛇身,其上刻滿鱗紋(見 圖彩圖)。左側原應有字,但已磨損,不可復見(見彩圖),右側亦磨禿,但依稀可見天聲R字樣(見彩圖),同時有一長方形穴蓋塞。牌頂刻三清諱號A@見彩圖),牌底刻一秘字J見彩圖)。經X光透視照像,發現牌中偏下有一穴,穴內藏一圓形物,另牌底部有一刃狀物釘入(見圖)。

  字符類令牌二。該牌木質,牌高13.35公分,上寬4.2公分,下寬5.03公分,厚2.09 2.4公分,重 107公克。牌一面依牌形刻出方折迴紋做邊飾,內刻道符與道教諱、秘字(見圖彩圖)。另一面刻王靈官神像,像戴冠披甲,右手擎鞭高舉,左手掐訣置胸前,兩腳踏火輪,輪下有三朵火焰紋,神像一側刻楷書小字總召萬神四字(見圖彩圖)。牌左側刻道教秘字一聲雷令共六字 (見彩圖);牌右側刻道教秘字萬里鬼神驚共六字 (見彩圖);牌頂刻一字(見彩圖),牌底刻一字 (見彩圖)。

  字符類令牌三。該牌木質,牌高14.4公分,上寬3.81公分,下寬4.73公分,厚1.632.23公分,重 103公克。牌一面陰刻道符一道(見圖彩圖)。另一面浮雕王靈官神像,像帶盔著袍,臉形豐潤,鼻大,三絡鬍鬚,右手持鞭,左手掐訣置於胸前,下身著甲裙,裙刻魚鱗紋,雙腳踏火輪(見圖彩圖)。兩側刻文,分別為敢有違令見彩圖)、寸斬分形見彩圖);牌頂刻乾卦見彩圖),牌底刻坤卦見彩圖)。

  字符類令牌四。該牌木質,牌高 14.41公分,上寬5.64公分,下寬6.37公分,厚2.382.99公分,重 144公克。牌一面陰刻雷霆霹(靂)O五字(見圖彩圖)。另一面刻浮雕王靈官神像,頭戴冠為三瓣形,方面大眼,周身披甲,右手持鞭高舉,左手掐訣於胸前,兩腳踏火輪(見圖彩圖)。左側刻茅山諸法王□□□B五郎十二字(見彩圖),右側刻五雷號令斬邪精七字 (見彩圖),牌頂無文(見彩圖),牌底刻离卦,卦象兩橫間有一圓形穴塞(見彩圖)。經X光透視照像,發現中部有一條形穴,穴內藏三個圓珠狀物(見圖)。

  字符類令牌五。該牌木質,通體塗紅色,牌高 12.94公分,上寬5.73公分,下寬6.52公分,厚2.973.3公分,重198公克。牌一面陰刻道教符號、諱字及道符,首為三個水滴形狀符號,接著為三清諱A@,再下為道符一道(見圖彩圖)。另一面刻一方形龕,龕內雕王靈官神像,身披鎧甲,飄帶裹身,右手持鞭高高舉起,腰腹束大帶,雙腳踩火輪(見圖彩圖)。牌左側刻除邪輔正有令,字周刻西方白虎宮七宿與南方朱雀宮七宿的星名 (見彩圖);右側刻開關解厄乾坤,字周刻東方青龍宮七宿與北方方玄武宮七宿的星名,上有長方形穴塞蓋(見彩圖);牌頂刻生字(見彩圖),牌底刻煞字(見彩圖)。經X光透視照像,可看到牌中部有一穴,穴內藏一物,其形狀十分奇特,質地未知,但這種形狀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很可能是人工製造出來的,從其有半圓形態又存不規則邊緣來看,其似與令牌的宗教功能有密切的關係(見圖)。

  字符類令牌六。該牌木質,通體塗漆,牌高 14.73公分,上寬6.35公分,下寬6.98公分,厚2.522.72公分,重 166公克。牌一面陰刻道教秘字,其字佔滿整面(見圖彩圖)。另一面刻方框,內雕王靈官神像,頭戴金黃色冠,赤面,右手高舉一鞭,左手掐訣置胸前,身罩袍服,但一角露出甲片,雙腳踩火輪(見圖彩圖)。牌兩側及牌底平素無文(見彩圖),牌頂刻离卦見彩圖)。

  字符類令牌七。該牌木質,通體塗褐色漆,牌高 11.81公分,上寬5.81公分,下寬6.51公分,厚2.923.72公分,重 182公克。牌一面刻道符一道,由秘字、圖案及日、月、金、木、水、火、土等組成,符兩邊也列有八卦卦象,中部有一方形蓋塞(見圖彩圖)。另一面刻王靈官神像,首戴一冠,三眼大鬚,右手高舉一鞭,左手掐訣置腰側,全身披甲,雙腳踩一火輪,神像上方刻道教諱字O^,諱字與神像之間刻有多組星圖,神像周圍雕有多道類似代表雲彩之曲線(見圖彩圖)。左側刻文模糊不清,內有“□□□泗州字樣,字兩側亦刻有小字 (見彩圖),右側刻符一道,中有雷、豐、斬等字樣 (見彩圖);牌頂刻字(見彩圖),字左為J字,字右為金光篆,牌底刻字(見彩圖)。經X光透視照像,發現該牌中部有一口小底大之穴,穴內藏兩個錢幣形物件(見圖)。

  字符類令牌八。該牌木質,牌三面塗深褐色漆,另一面塗淺褐色,牌高16.5公分,上寬5.1公分,下寬5.91公分,厚3.033.27公分,重203公克。牌一面雕陽文道符一道,符首為符篆式連體字及連線三星,符下部內有日、月、天帝等字(見圖彩圖)。另一面首刻陰陽太極圖,四周刻八卦卦象;下部為一斗罡圖案,相似圖形見《道法會元》卷九二、九五、九六、九九及《法海遺珠》卷廿一,分別名為九字靈章九字妙用豁落斗雷霆九宮順逆局上清飛捷五雷祈禱大法役五嶽九州社令O侯神丁甲神法五雷罡,尤與丁甲神法中的立冬圖最為接近,圓中文字皆為十二地支名,但後者多丑、辰、未、戌四字(見圖彩圖)。兩側面為捲草紋(見彩圖),牌頂及底無文並塗朱紅色(見彩圖)。

  字符類令牌九。該牌木質,通體塗褐色漆,牌高 13.46公分,上寬4.82公分,下寬5.51公分,厚2.562.27公分,重93公克。牌一面陰雙框,框寬邊,邊框格內陰刻卅六個字,框內陽刻四個形體很大的道教諱秘字dO見圖彩圖)。另一面亦刻雙邊框,框寬邊,框上陰刻廿八星宿名,框內陽刻A@^五個諱秘字(見圖彩圖)。左側上下刻兌卦、震卦,中刻雷令一聲四字,牌左側中部有一長方形穴蓋木塞,令字正在其上(見彩圖);右側上下刻巽卦、艮卦,中刻諸將現形四字(見彩圖);牌頂中刻一圓,圓內刻一字,圓左右各刻三個,星字外兩側分別刻乾卦、坤卦見彩圖);牌底中間刻符篆化字,兩邊分別刻离卦、坎卦見彩圖)。經X光透視照像,發現此牌中部有一方形穴,穴內藏一不規則物體,邊緣都有鋒刺之狀,似是一塊金屬渣狀物(見圖)。

  字符類令牌十。該牌木質,通體塗褐色漆,牌高14.79公分,上寬4.39公分,下寬5.06公分,厚2.372.94公分,重 141公克。牌一面中部陰刻字,字周有紋飾,上下各刻一道教秘字見圖彩圖)。另一面陰刻由O`、封、^J及乾卦、坤卦組成的道符(見圖彩圖)。左側刻文為神靈顯化三位相公邪見彩圖),右側刻文為雲中得道三位仙娘掃見彩圖);牌頂牌底無文(見彩圖)。該令牌疑與淨明三奶派有關聯。

  字符類令牌十一。該牌木質,牌高 11.73公分,上寬3.29公分,下寬3.87公分,厚2.152.03公分,重67公克。牌一面陰刻道符一道,該符由五個秘字及一個符號組成(見圖彩圖)。另一面亦刻符一道,該符由五個較大及兩個較小的道教諱秘字組成,兩個小字並列在下方(見圖彩圖)。牌兩側平素無文(見彩圖),牌頂刻一字,其旁刻一較小的字(見彩圖),牌底刻一字,左右分刻較小的旺、法兩字(見彩圖)。

  字符類令牌十二。該牌木質,通體塗褐色漆,牌高 12.07公分,上寬4.63公分,下寬4.78公分,厚2.252.37公分,重 110公克。牌一面陰刻道符,符中有h五雷號令字樣,但後者之形體大小已完全溶於符中,與上下符號合為一體,且與另一面刻文對應,故其屬於文字符號類令牌,沒有將其列入五雷號令類(見圖彩圖)。另一面亦刻有道符一道,都是道教秘字(見圖彩圖)。兩側刻文,分別為雷令一下見彩圖)、諸將現形見彩圖),牌頂刻乾卦見彩圖),牌底刻坤卦見彩圖)。

  字符類令牌十三。該牌木質,通體塗黑漆,牌高13.22公分,上寬6.08公分,下寬6.12公分,厚2.843.02公分,重 172公克。牌一面首刻一道教秘字,左右刻較小的玉、旨二字,秘字下刻連線三星,星下刻天皇號令四個大字,右邊刻諸將嚀嚀聽R叮嚀,下刻一字,左邊刻如風如火速到C,下刻一字(見圖彩圖)。另一面刻一人首式道符,符首兩側各刻秘字,符尾為三個字和一符號,右邊刻天皇伽D惡魔挕,左邊刻地母元君雷電挕,(見圖彩圖)。牌左側面刻天聲天聲震動萬見彩圖),右側刻霹靂一下諸將現形見彩圖),牌頂刻三個秘字見彩圖),牌底刻坎卦見彩圖)。

  字符類令牌十四。該牌木質,牌高 14.39公分,上寬4.02公分,下寬4.44公分,厚2.462.75公分,重 115公克。牌一面陰刻O四個大字,其中三個為道教諱字(見圖彩圖)。另一面亦陰刻連線三星及J四個大字,其中三個為道教諱秘字(見圖彩圖)。牌兩側及牌頂平素無文(見彩圖),牌底刻字,字兩邊各有一符號(見彩圖)。

  字符類令牌十五。該牌木質,牌高9.63公分,上寬5.02公分,下寬5.09公分,厚1.13 1.1公分,重58公克。牌一面首刻三個道教符字,下為三道道符(見圖彩圖)。另一面刻一方框,框邊由方折迴紋、珠點構成,內刻符一道,符尾有令牌所到鬼化泥沙字樣(見圖彩圖)。兩側各刻七個道教秘字,秘字上所含漢字可依次連讀,其作太上老君三法令見彩圖)、鬼怪急速現原形見彩圖),牌頂刻天罡二字 (見彩圖),牌底刻字(見彩圖)。

  字符類令牌十六。該牌木質,牌首雕出雲朵紋式牌鈕,鈕上有一個小圓孔。牌高9.18公分,最寬處5.92公分,厚0.48公分,重38公克。牌一面上方正中陰刻字,兩邊各刻五個道教秘字,秘字內含漢字,可依次連讀,文為太上老君令眾神速斬妖,牌正中刻一交叉斜紋框,內刻紫微大帝諱號O,字下框邊有六個三角紋,框下刻兩柄交叉的劍紋(見圖彩圖)。另一面刻連線的十三顆星,各星周圍有火焰紋樣,牌上刻有字體大小不同的天地金木水火土七字樣(見圖彩圖)。

  字符類令牌十七。該牌木質,首有一孔,牌高6.72公分,寬4.31公分,厚0.890.84公分,重31公克。牌一面刻符一道,由炓雨`令萬巾力士斬妖等字樣組成,兩邊刻文,分別為玉帝法令下諸鬼化泥沙見圖彩圖)。另一面刻較大的道教秘字,秘字內含可讀的漢字為赦救眾生靈,兩邊上、下分刻兩個相同的符號,符號間各有四字,分別為掌門法牌至尊無上見圖彩圖)。

  兩面神像類令牌比較少見,現介紹洪百堅藏品中雕刻較精的五件。

  兩面神像類令牌一。該牌木質,牌高12.49公分,上寬4.65公分,下寬5.1公分,厚2.232.38公分,重 105公克。牌一面依牌形刻一龕,內雕一披掛甲冑的神像,其盔尖高且有護耳,依與王靈官神像相配的慣例,此當為殷元帥,即卅六天罡之一,但該神右手按一劍,劍尖著地,,而不是通常所施用的長柄大斧、或水火棍及帝鐘(見圖彩圖)。另一面亦依牌形刻一龕,內雕王靈官神像,首戴冠,穿袍著甲,右手執鞭高舉,左手掐訣置胸前(見圖彩圖)。左右兩側各刻一連線l北斗七星,當是陰陽兩斗( 見彩圖),牌頂刻陰陽太極圖,牌底刻艮卦見圖彩圖)。

  兩面神像類令牌二。該牌木質,牌高14.82公分,上寬4.65公分,下寬4.9公分,厚1.91.92公分,重108公克。牌一面依牌形刻一寬邊龕,其寬邊上刻卅六個字,內雕殷元帥神像,像臉圓豐潤,圓眼大鼻,戴盔披甲,一副戎裝,右手擎斧高舉過頭,左手握一物於胸前,奇怪的是其胸甲上鑿開一塊,塊內鑽有多孔,裙袍掀動,線條明快,雙腳穿靴,踏於蟠龍身上(見圖彩圖)。另一面亦依牌形刻一寬邊龕,邊上刻廿八星宿名,龕內雕王靈官神像,圓眼大鼻長鬚,戴冠披甲,亦一副戎裝之態,右手擎鞭高舉過頭,鞭上有重重雲團,左手置胸前,兩手指似掐一物,束腰裙袍,雙足穿靴,踏在火輪之上,輪下雲氣滾滾(見圖彩圖)。兩側刻文,分別為將帥出現見彩圖)、神欽鬼伏見彩圖),牌頂底平素無文(見彩圖)。

  兩面神像類令牌三。該牌木質,久經持用,有光澤,牌高13.7公分,上寬4.97公分,下寬5.25公分,厚2.122.28公分,重 135公克。牌一面依牌形刻出一框,內雕雷公神像,鳥首喙吻,右手高舉一槌,左手持一尖鑿,上身赤裸,腰繫皮裙,兩足呈大爪之形,像周圍飄帶雲朵飛動,,雕刻精細,係經長久使用,牌面黝光發亮(見圖彩圖)。另一面亦依牌形刻一框,內雕王靈官神像,戴冠穿袍,下露甲紋,右手高擎一鞭,左手掐訣,訣上昇起火焰形狀,頂上並有一圓,內有离卦,雙腳踩一火輪(見圖彩圖)。兩側無文,但有一深色方形穴蓋木塞(見彩圖),牌頂刻乾卦見彩圖),牌底刻字(見彩圖)。經X光透視照像,發現牌中部,有一方穴,穴內藏一形體不甚規則之物(見圖)。

  兩面神像類令牌四。該牌木質原為舊物,但牌表多有刮磨,高14.6公分,上寬5.71公分,下寬5.96公分,厚2.822.99公分,重 194公克。牌一面依牌形刻一龕,內雕王靈官神像,首戴冠穿袍,袍下露甲,右手擎鞭高舉過頭,左手掐訣置於身側,雙足穿靴,踏於火輪之上,輪下有一雲團(見圖彩圖)。另一面亦依牌形刻出一龕,龕內上方雕一長大的蜈蚣式蝙蝠,蝠下雕張天師騎虎神像,首戴冠穿袍,雙手捧圭,騎一虎,虎低頭甩尾(見圖彩圖)。兩側及牌頂底平素無文,右側有一長形穴蓋木塞(見彩圖)。經X光透視照像,見牌中部有一方形穴,穴內藏一圓珠形物(見圖)。

  兩面神像類令牌五。該牌木質,牌高13.74公分,上寬5.48公分,下寬6.1公分,厚2.3542.83公分,重113公克。牌一面刻馬元帥神像,戴冠披甲,一副武將裝束,右手持一物高舉,左手持方天畫戢,長長的飄帶,環肩飛動,雙足穿靴,踩於火輪之上(見圖彩圖)。另一面刻王靈官像,戴冠披甲,極似武將,左臂高舉、手作劍訣狀,右手執鞭置於胸前,雙足穿靴,踏於火輪之上(見圖彩圖)。左右兩側無文(彩圖),牌頂刻离卦彩圖),牌底刻坎卦見彩圖)。

  以上筆者從文獻、實物兩個角度,對道教令牌進行了探討,從中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首先可以確認道教令牌至遲在元代即已存在,並且比較成熟,從理論上說其發生時間應當是在元代以前。再者,元明道書雖著錄了當時行用的令牌之形制和其上所刻文字,甚至繪製令牌的圖案,但從傳世令牌實物看,道書所錄僅是當時所用的某一種,實際應用的情況,要遠比道書所錄豐富、複雜的多,它至少包括四種類型,反映出道教令牌的形制、刻文、雕像等等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這是與道教本身的變化發展直接聯繫在一起的,我們應當給予充分的重視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