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圓形法印

  所謂圓形法印,是指其印面呈圓形者。這種印在過去極少見到,筆者僅知傳世東漢道教法印中有一枚黃神越章天帝神之印是圓形,此後千餘年來法印中不見使用,但到了清代後期,這種法印開始流行起來。在洪百堅道長藏品內,有卅三枚木質道教圓形法印,其中卅一枚為蓮蓬鈕、蓮花台座,另外兩枚為慈航像鈕、蓮花台座,印文全部由道符構成,故洪氏這批印章可稱之為圓形符印。因這批印章的主要區別是在印文上,為印刷和介紹上的方便,本節僅用數字標明之。

  蓮蓬鈕圓形符印一。鈕作蓮蓬形,頂部刻出十四粒藏於蓬室內的蓮子,印身外形似蓮花台,蓮內刻輋煞炓三個字及符號}見彩圖)。花瓣分作三層,蓮花下部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作斜坡矮台,上刻弦紋一道,全印通高8.65公分,徑5.88公分,重 105公克(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組成,中間一道由雷、火、~、太上老君律令組合,兩側道符因受印邊限制,有些變形,較難識讀,只是一側有風雷兩個倒字似可辨出(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二。鈕為蓮蓬形,蓬頂刻出二十粒藏於蓬室內的蓮子,蓬頭表面刻有數道凹溝,外形為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數十道旋紋(見彩圖)。花瓣分三層,下部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作斜坡矮台,坡上浮雕一圈半圓紋飾。全印通高 8.4公分,徑 6.2公分,重 114公克(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間符由、太上老君印組合,兩側道符係變形鬼字,其一內刻一字和一星點(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三。鈕為蓮蓬形,蓬頂刻出十九粒蓮子,蓬表刻出數道凹溝,印身形亦如蓮花台,蓮內鈕根四周刻數十道旋紋(見彩圖)。蓮花瓣為三層,下部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浮雕一圈半圓紋飾。全印通高8.63公分,印徑 6公分,重 101公克(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組合,基本上與前例太上牌式鉚榫子母印太上老君`令印相同,只是左、右的陰陽斗之星數有所變化,暗示出這批蓮蓬鈕符印與牌式印當有一定關係(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四。蓮蓬鈕,鈕頂刻出十八粒蓮子,印身外形作蓮花台狀,蓬表刻出數道凹溝,蓮內鈕根四周為光地,刻法旨`四字(見彩圖)。蓮花瓣為三層,下部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呈斜坡狀矮台。全印通高 8.4公分,印徑5.88公分,重 108公克(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組成,全部可用漢字釋出,中符為大上老君`,一側為道經師司,另一側為仙法律命,其中字為變體的字,命字刻成變體的字(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五。鈕為蓮蓬形,蓬頂刻出十九顆蓮子,蓬表刻有數道凹溝,印身外形作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旋紋數十,蓮花瓣為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見彩圖)。印下部呈斜坡狀矮台,上浮雕一圈半圓紋飾。全印通高8.08公分,印徑6.14公分,重115公克(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符首為道教秘字O,其下形似為O字的變形,再下為小變的精字,兩側之符不識(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六。蓮蓬狀鈕,蓬頂刻出十九粒蓮子,蓬表刻有數道凹溝,印身外形作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旋紋數十道旋紋(見彩圖)。蓮花瓣為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呈斜坡狀,坡上有凸起的弦紋一道。全印通高8.31公分,印徑5.84公分,重 104公克(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由O、煞、諸符號組合,兩側符不識(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七。蓮蓬狀鈕,鈕頂刻十七粒蓮子,印身外形作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旋紋數十道(見彩圖)。三層蓮花瓣,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係斜坡狀矮台。全印通高8.19公分,印徑5.86公分,重94公克(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由O、炓、煞、諸字與符號組合,兩側符不識(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八。鈕作蓮蓬狀,鈕頂刻蓮子十九粒,蓬表刻有數道凹溝,印身外形係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光地,上刻輋、炓二字及符號見彩圖)。三層蓮花瓣,蓮頭下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呈斜坡狀矮台,坡上刻弦紋一道。全印通高8.1公分,印徑6.29公分,重108公克(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由大、O、炓、煞諸字與符號組合,兩側道符雜有符字(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九。鈕作蓮蓬狀,鈕頂刻十八粒蓮子,蓬周刻有數道凹溝,印身外形為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數十道旋紋(見彩圖),三層蓮花瓣,蓮下束腰,凹內雕弦紋兩道,紋間刻數十斜紋,形成一條較寬的帶狀飾紋,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坡上刻一周半圓紋飾(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由(聖)、諸字組合,兩側符雜有符字。全印通高8.22公分,印徑5.78公分,重93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十。蓮蓬狀鈕,鈕頂刻十八粒蓮子,印身外形作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旋紋數十道旋紋(見彩圖)。三層蓮花瓣,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坡上有凸紋一周(見彩圖)。印文為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由、昭、旨、霐諸字組合,兩側符雜有符字,如鬼等,其它則難識。全印通高8.18公分,印徑5.97公分,重 104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十一。蓮蓬狀鈕,頂部刻十九粒蓮子,印身外形呈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數十條旋紋(見彩圖)。三層蓮花瓣,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上有一道凸起弦紋(見彩圖)。印文係三道道符構成,符周有一圈方折迴紋,中符由等符號組合,兩側符亦有周、陳、百、府、安等字,係由符字組成,全意難解。該印通高8.27公分,印徑5.99公分,重106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十二。蓮蓬狀鈕,頂部刻二十粒蓮子,蓬表有凹溝數條,印身外形為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旋紋數十道(見彩圖)。蓮花瓣分作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兩條,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上有一周浮雕半圓紋飾(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由組合,兩側符意不解。全印通高8.33公分,印徑6.03公分,重 116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十三。蓮蓬式鈕,頂部刻蓮子二十五粒,印身外形呈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光地,刻、輋、炓、煞四字(見彩圖),蓮花瓣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兩道,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係由、車、炓、煞等字符組成,兩側符有日月和星斗紋及變形鬼字。全印通高8.02公分,印徑6.05公分,重 111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十四。鈕為蓮蓬狀,頂部刻蓮子二十粒,印身外形為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數十道旋紋(見彩圖)。蓮花瓣分為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坡上有一凸弦紋(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由組合,兩側符不識。全印通高8.51公分,印徑5.99公分,重 102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十五。蓮蓬狀印鈕,鈕頂部刻蓮子十四粒,蓬表有凹溝數條,印身外形為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數十道旋紋(見彩圖)。蓮花瓣分為三層,蓮花下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下部為斜坡狀矮台,坡上有一周弦紋(見彩圖)。印文為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由h、令組合,兩側符不識。全印通高8.22公分,徑 6公分,重89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十六。印鈕為蓮蓬狀,鈕頂部刻蓮子十六粒,蓬表有數條凹溝,印身外形作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數十道旋紋(見彩圖)。蓮花瓣分為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坡上有一周半圓形紋飾(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由d組合,兩側符難識。全印通高8.16公分,印徑6.06公分,重 103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十七。鈕作蓮蓬狀,頂刻蓮子十七粒,蓬表有數條凹溝,印身外形作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旋紋數十道(見彩圖)。蓮花瓣分為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上有一道凸弦紋飾(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由~組成,兩側符不識。全印通高8.75公分,印徑5.85公分,重 107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十八。鈕為蓮蓬狀,頂刻蓮子十六粒,蓬表有數條凹溝,印身外形作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旋紋數十道(見彩圖)。蓮花瓣分作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兩道,兩弦間有數十道斜紋,形成一條較寬的帶狀紋,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坡上浮雕半圓紋飾一圈(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由組成,兩側符難識。全印通高8.22公分,印徑6.02公分,重 106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十九。鈕為蓮蓬狀,頂刻蓮子十七粒,蓬表有數十條凹溝,印身外形為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旋紋數十道(見彩圖)。蓮花瓣分為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兩道,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由大、車、等符篆字組成,兩側符間雜有罡字等,意不可識。全印通高8.12公分,印徑5.58公分,重 103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二十。鈕為蓮蓬狀,頂刻蓮子十八粒,印身外形作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旋紋數十道(見彩圖),蓮花瓣分為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有弦紋兩道,印下部呈斜坡狀矮台(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由虎、等符篆字組合,兩側符有日、月字等,星斗圖及變形字組構成。全印通高8.18公分,印徑6.02公分,重 117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廿一。鈕為蓮蓬狀,頂刻十九粒蓮子,印身外形呈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為一圈旋紋(見彩圖),蓮花瓣分作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兩道,印下部呈斜坡狀矮台,坡上飾有一圈半圓浮雕(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除符首可釋為字外,其他諸形多不可解,兩側符亦不能識。全印通高8.05公分,印徑5.73公分,重96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廿二。鈕作蓮蓬狀,頂刻十九粒蓮子,蓬表外形呈蓮花台狀,印身外形呈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為一圈旋紋(見彩圖),蓮花瓣分作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呈斜坡狀矮台,坡上刻弦紋一道(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由大、萬、師、光、印等諸符字組合,兩側符不識。全印通高8.16公分,印徑5.94公分,重 107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廿三。鈕呈蓮蓬狀,頂刻蓮子十九粒,蓬表有凹溝數道,印身外形為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光地,上刻輋、炓、煞三字及符號見彩圖),蓮花瓣分作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上飾有半圓紋飾一圈(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各符皆由符字組合,間雜有古、後及倒書字等,符意不明。全印通高8.61公分,印徑5.77公分,重 104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廿四。蓮蓬形鈕,鈕頂刻蓮子十七粒,印身外形為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旋紋一圈(見彩圖),蓮花瓣分作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呈斜坡狀矮台,上刻弦紋一圈(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內有天、太山、佛等字樣,兩側符不識。全印通高8.35公分,印徑5.97公分,重 101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廿五。蓮蓬狀鈕,鈕頂刻蓮子廿四粒,印身外形為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光地,上刻符號律、令二字(見彩圖)。蓮花瓣分作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上飾半圓弦紋一圈(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由符字組合間有印、陳等字,兩側符都不可識。全印通高8.36公分,印徑6.08公分,重 107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廿六。鈕為蓮蓬狀,頂刻十九粒蓮子,蓬表有數條凹溝,印身外形為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旋紋數十道(見彩圖)。蓮花瓣分作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兩道,兩弦間又刻數十直紋相連,形成一條較寬的帶狀紋,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上飾半圓形紋飾一圈(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符間雜有鬼、`、令等字樣,含義不明。全印通高8.2公分,印徑 5.81公分,重 106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廿七。鈕呈蓮蓬狀,頂刻蓮子紋十九顆,蓬表有數條凹溝,印身外形為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旋紋數十道(見彩圖)。蓮花瓣分作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上有弦紋一圈(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由處、村、(府)、通諸字組合,兩側符意不明。全印通高7.98公分,印徑5.83公分,重91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廿八。蓮蓬狀鈕,頂刻蓮子十九粒顆,鈕表有數條凹溝,印身外形為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旋紋數十道(見彩圖)。蓮花瓣分作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上有半圓形紋飾一圈(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組成,中三符間雜有官、人、府、命、祿、覺、金、法、司等字,符意不明。全印通高8.56公分,印徑5.88公分,重 108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廿九。鈕呈蓮蓬狀,頂刻廿二粒蓮子,印身外形呈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為光地(見彩圖),蓮花瓣分作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兩道,兩弦間刻數十豎紋,形成一條較寬的帶狀紋,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上刻半圓紋飾一圈(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符間雜有古、渚、覺、皇(倒字)等符字,含意不明。全印通高9.06公分,印徑6.29公分,重 127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三十。鈕呈蓮蓬狀,頂刻十七粒蓮子,蓬表有數條凹溝,印身外形呈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弦紋數十道(見彩圖),蓮花瓣分作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兩道,兩弦間刻反向斜紋,形成一條較寬的帶狀紋,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上刻半圓紋飾一圈(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純由文字組合,釋出為瑜珈大法司印,兩側符不識。全印通高9.11公分,印徑6.31公分,重 137公克(見圖彩圖)。

  蓮蓬鈕圓形符印卅一。鈕呈蓮蓬狀,頂刻廿一粒蓮子,印身外形呈蓮花台狀,蓮內鈕根四周刻弦紋數十道(見彩圖)。蓮花瓣為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上刻半圓紋飾一圈(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符間雜有星圖和h`)、召、`諸字等,含意不明。全印通高9.33公分,印徑6.94公分,重 172公克(見圖彩圖)。

  慈航鈕圓形符印一。鈕為慈航神像形,像身端正平視,戴披風帽,兩手交合,印身外形呈蓮花台狀,慈航正坐蓮台中(見彩圖)。蓮花瓣分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兩道,兩弦間刻豎紋數十,形成一條較寬的帶狀紋,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上刻弦紋一道(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由O、精、諸字與符號疊成,兩側符不識。全印通高9.04公分,印徑5.82公分,重94公克(見圖彩圖)。

  慈航鈕圓形符印二。鈕作慈航神像形,像身端正平視,頭戴披風帽,兩手交於腹前,印身外形呈蓮花台狀,慈航像正坐蓮台中(見彩圖)。蓮花瓣分三層,蓮下束腰,凹內刻弦紋一道,印下部為斜坡狀矮台,上刻弦紋一道(見彩圖)。印文由三道道符構成,中符由O、煞、日諸字疊成,兩側符不識。全印通高8.88公分,印徑5.82公分,重89公克(見圖彩圖)。

  以上介紹的八稜、六面、六面式、牌式、圓形諸法印,同是木質,皆係洪百堅道長藏品,大多屬於晚清之物,是研究清代法印的重要材料。前面我們曾經說過在文獻記載中,道教木質法印是在隋唐出現的,其後它的形制陸續為道教文獻所載,但所見者基本上都是方形的法印,此種方印一直持續到明末清初,至於後來的情況則沒有文字記錄。洪氏這批藏品說明,在清代後期道教木質法印的形制發生重大變化,在保留方型印的同時,又發展出八稜、六面式、牌式、圓型等諸形制,這是道教法印發展過程中頗值得注意的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