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牌式法印

  在道教法印中,有一種通體長方的印章。這種印章主要有兩個特徵:第一是沒有印鈕;第二是外形長方似牌。儘管其中的各印還有一些具體的局部差異,但整體外型相似,故我們總其名為牌式法印,前邊介紹的伏魔神印其實就是此種法印。在洪百堅道長的藏品中,有九方此類木質法印,除上言牌印的兩個特徵外,這九方牌式印還有一個共同點,即它們的一面都刻有廿四個符篆字,其它則差別明顯。為研究介紹方便,這裡我們分別採用牌印上的某一刻文予以定名,然後一一介紹。

  第一方為七十二地牌式印,該印高9.26公分,寬4.81公分,厚1.76公分,重49公克,該印正面刻三道道符,正刻,印出後則為反文(見圖彩圖),符中列有多個道教秘字。印背面刻廿四個道教符篆字,楷書釋文為:上縣皇老帝君,迴禍起死,度命糾察,伏魔三界,驅正鬼神之印。其中的皇、老、帝、君等字,採用的基本都是篆書寫法(見圖彩圖)。牌的兩側有刻文,分別為:三十三天扶天師天地正見彩圖)、H七十二地地司妥煞雨令見彩圖)。該牌印上下也有刻文,上為、艮、兌、乾見彩圖),下為、震、坤、坎見彩圖)。

  第二方雷火令牌式子母印,該印高 10.23公分、寬5.31公分,厚2.24公分,重84公克,其側開有一方形穴,穴內藏有子印一顆,開口用刻下的木片堵塞(見彩圖)。牌印正面正刻三道道符,印出為反文(見圖彩圖)。印背面刻廿四個符篆字,印文變形較大,多不可識,只辨上、皇、多福、老、正等字樣(見圖彩圖)。牌印左右側刻道教秘字等字樣,分別為d^O見彩圖)、A@雷火令,該印即以最後三字命名(見彩圖)。牌上下所刻,也是道符(見彩圖)。子印為一顆兩面印,高3.83公分,寬3.82公分,厚1.84公分,印文分別為天皇敕令宦見圖彩圖)與奉泉僧道見圖彩圖),前者曾見於上例寧申文六面式子母印第四面,文句相同,刻文風格亦近似,暗示這批牌式印與前面介紹的六面式子母印有些關係。

  第三方牌式子母印,該印高 10.31公分、寬5.33公分、厚2.32公分,重80公克。印一側亦開一方形穴,內藏子印一顆,開口以刻下的木片塞平(見彩圖)。牌印正面刻道符三道,反文,印出後為正文(見圖彩圖)。印背面刻廿四符篆字,有多字不識,識者楷書釋出為:上清皇老帝君,迴禍度死□□□□兇,天老正鬼神之印見圖彩圖)。牌印左右側,刻道教秘字等字樣,分別為OA雷炓見彩圖)和輋雷,該印即是以最後二字命名(見彩圖)。牌上下側,刻道符兩道(見彩圖)。子印亦為一顆兩面印,高4.5公分、寬4.7公分、厚1.59公分,印文分別為奉泉大法司見圖彩圖)、佛法僧寶見圖彩圖)。前者印文,見上述付壬大六面式子母印第三面、任大宦六面式子母印第六面,印文風格相同。後者為佛教用印印文,同見於前述寧申文六面式子母印第二面。

  第四方諸將牌式子母印,該印高 10.26公分、寬5.36公分、厚2.31公分,重68公克。印一側開一方形穴,內藏子印一枚,開口以刻下的木片塞平(見彩圖)。牌印正面刻篆書廿四字文為:通天龍虎院,北帝糾察府,天皇敕令宦,楊邶佑印(見圖彩圖印背面刻廿四個符篆字,楷書釋文為:上清九老帝君,迴屍伏死,治病魔,糾察邪界,鬼神法之正印見圖彩圖)。牌印左右側刻道教秘字等字樣,分別為d聖旨昭_令大現形見彩圖)和霐上A太青@王大諸將見彩圖),該印即是以最後二字命名。牌上下側,刻道符兩道(見彩圖)。子印為一枚兩面印,高4.4公分、寬4.86公分、厚1.96公分,印文分別為靈寶大法司見圖彩圖)、皇覺大法司見圖彩圖)。前者見寧申文六面式子母印第五面、壬太文六面式子母印第三面,文字風格亦同。後者見壬文可六面式子母印第二面,印文風格亦同。

  第五方到壇牌式子母印,該印高 10.29公分、寬5.34公分、厚2.24公分,重79公克;印一側亦開一方形穴,內藏子印一顆,開口以刻下的木片塞平。(見彩圖)。牌印正面刻道符三道,正刻,印出後為反文(見圖彩圖)。印背面刻廿四個符篆字,其中除皇、老等可識外,大多不能認讀(見圖彩圖)。牌印左右側刻道教秘字等字樣,分別為d`令雨聖旨到壇見彩圖)、顯應`令諸神到壇炓罡見彩圖),該牌印即是以兩句中皆見的到壇二字命名。牌上下側,刻道符兩道(見彩圖)。子印為一枚兩面印,高3.77公分、寬3.82公分、厚1.92公分,印文分別為通天龍虎院印見圖彩圖)、皇覺大法司見圖彩圖)。前列諸將牌式子母印正面篆書第一句即是通天龍虎院,它們之間應有某種聯係。皇覺大法司亦見於壬文可六面式子母印第二面和諸將牌式子母印中的子印。

  第六方太上牌式鉚榫子母印,該印高9.74公分、寬4.99公分、厚1.93公分,重57公克。此印亦分為母印和子印兩部份,但兩部份是用鉚榫結構插合起來的,母印一側留出一半,低部雕出上小下大的榫溝,子印一面雕出一塊與母印低部大小相近的台面,台面兩側亦雕出榫溝,連接時將子印從一側推入母印,兩印即榫合在一起,施用時再將子印退出(見彩圖)。牌印一面為兩印,一印屬於母印部份,刻文為:通天龍虎院印,見到壇牌式子母印見圖彩圖);另一印係子印,這是一顆兩面印,刻文分別為:一面印中部上方有三顆星點,代表三清,下有太上老君`六字,左部為日、雄斗、變形鬼字構成(見圖彩圖);另一面刻文為天皇宦印,前者稍大,後者印形較小,榫入母印時在底面(見圖彩圖)。牌印另一面刻廿四個符篆字,楷書釋文為:人御皇老帝君,迴禍起死,度命糾察,伏魔三界,驅正鬼神之印見圖彩圖)。

  第七方任天文牌式印,該印高9.55公分、寬4.9公分、厚1.9公分,重64公克,有印三方,但為一整木雕成(見彩圖)。牌印一面為兩印,印文分別為通天龍虎院印任天文印見圖彩圖),後者印形較小,似是人名印, 該牌印即是用其命名。牌印另一面為廿四個符篆字,字形與前例各牌印的符篆字相同,亦為四行,每行六字,其奇特之處在於有的符篆字是倒字,如第一行第三字、第二行第三字、第三行第三字、第四行第三字;其中一部份可識,如老、帝、度、命、三、界、正、皇等等,其它則難以識讀(見圖彩圖)。

  第八方曾牌式印,該印高9.57公分、寬4.96公分、厚1.93公分,重57公克,牌體刻印三方,為一整木雕成(見彩圖)。牌印一面為兩印,印文分別為通天龍虎院印曾印見圖彩圖),後者較小,似是人名印,本方牌印即是用其命名。另一面為廿四個符篆字,可識者有小、皇、老、帝、度、命、迴、察、伏、魔、三、界、驅、正、鬼、神、之、印等等,其它則難以識讀(見圖彩圖)。

  第九方宗文任牌式印,該印高9.54公分、寬4.96公分、厚1.81公分,重50公克,牌體雕印三方,係一整木雕出(見彩圖)。牌印一面有兩印,印文分別為通天龍虎印宗文任印見圖彩圖),後者亦較小,似係人名印, 本方牌印即是用其命名。牌印另一面亦是廿四個符篆字,楷書釋文為:人御皇老帝君,迴禍起死,度命糾察,伏魔三界,驅正鬼神之印見圖彩圖)。這廿四符篆字與太上牌式鉚榫印的廿四個符篆字不僅釋文相同,而且各對應之字的字形、筆劃亦極相似,疑為同一人按同一印本刻製而成(見圖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