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神霄玉文、伏魔、道經師寶、通靈印

 

  神霄玉文寶璽。又稱神霄玉文瓊璽,見著於《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和《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見圖)。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有一方明代銅質神霄玉文寶璽實物,印面方形,徑5.5公分(見圖)。道書載該印云:

  右印以金為之,管九天九地神祇王府、四海三江水曹龍神,用印之,無所不關。治萬病,吞之即癒。#1

  文中只談用金為印材,而不像其他往往言及木料,因此該法印在神霄派中應是最尊貴的。《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卷八稱:青華大帝君神霄玉文寶印,秘於九霄,八萬餘劫,是令契賢昌運,乃仙民欲行持,先祭之方獲靈驗。#2是知,在道教觀念中,這種印代表的是神霄派崇拜的青華大帝君。

  伏魔神印。該印見著於《靈寶淨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分為兩式(見圖)。《道法會元》錄一例相類的印章稱作清微通真章見圖)。北京私人藏有一方明代木質伏魔神印,長方形,高9.5公分,寬4.9公分,厚3.1公分;上側刻三個道教秘字,為O{三字;左側刻秘字,下有九泉令行滅邪源七字;右側刻秘字M`二字,下有北帝符下誅鬼魅七字;背上部刻北帝令、秘字|}O三字,其下為道符一通,符內有黑律嚴重罪憲非輕等字樣;正面印文有廿四個(見圖)。

洪百堅道長藏多件牌印的一面印文亦屬同類刻字,其中一件高10.32公分、寬 5.32公分,正面印文為廿四字,另一件高9.77公分、寬4.99公分,正面印文同為廿四字(見圖)。《靈寶淨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列出伏魔神印印文的楷書印釋,其為:上清九老帝君,迴屍起死,治病伏魔,糾察三界,鬼神皈正,法事章文。#3此釋多出二字,以印式一印文校之,多出的是章文二字(參見 圖)。以印式二印文校之,治病伏魔當作延廣治病法事章文當作(之)印二字。《道法會元》卷九七清微通真章印文楷書釋文為:上清巡攝邪群,回尸起死,伏怪降魔,糾察三界,道經師正法印。#4按上列文例,北京私人藏伏魔神印釋文當為:上清九老帝君,回屍起死,治病伏魔,糾察三界,鬼神皈正法印。最後二字的差異,當在《靈寶淨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成書時即已存在。上列洪百堅道長藏兩印的釋文分別為:上清皇老帝君,回屍起死,治病伏魔,糾察三界,鬼神皈正之章。據《靈寶淨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記載,這種印的印背還有章文卅五字,於背正雕白字,真楷書之,文為赤子受法,滌意調神。統攝魔鬼,誓咒三清。無失初心,奉持毋怠。如違科教,禍及九祖宗。告下。#5但目前筆者還未看到過鑴刻此種背文的實物。在道書中,對這種神印的製造方法、受持、用印、發印還有一系列的要求,其云:

  右印用金銀玉石或雷震棗木、堅硬之木皆可,印式闊二寸四分,以應二十四O,長二寸八分,以應二十八宿,厚一寸二分,以應一十二辰。以三元八節、甲子庚申或丁甲納音水火之日,齋其工匠,面東造之。印成,請度師保奏,呈泰玄都省。自受度之夕,於露天置案設印,以香花淨水祭其神印,達旦即收,勿令雞犬婦人見之。如是三夜祭訖,方可用行。#6

  這表明該印可用金、玉、石或雷震棗木及各種堅硬之木造之,印章的長、寬、厚皆與廿四O、廿八宿、十二辰相應。造印之日也有三元八節、甲子庚申、丁甲納音水火之日的嚴格規定。印成亦需度師保奏、祭印等一系列的程序。其受持印章法

云:

  每日清旦燒香,掐日君訣,視印咒曰;嗣法某謹以信香,告于天印神靈、侍衛官將曰:元始開圖,必自乎震。九O帝君,獲此神印。赤書玉字,天地安鎮。隱音內名,鬼神符信。我佩印章,攝行天命。護身濟人,伏魔皈正。無往不通,有感皆應。即望東取太陽O,吹入印中。#7

  這段話表明,在道教思想中該印出自元始之初,九O帝君獲得傳下,目的是攝行天命、護身濟人、伏魔安鎮。道教中人用印時,亦有訣法,其云:

  凡行救治先焚香,據來人事意,啟白上清九老帝君和法中靈神,乞賜救護。次用印時,左手握訣(屈中指掐掌心是也),右手持印,存變為九老帝君,身御上清冠服,左右官將侍衛。方用印,即望取太陽真O,吹於所印文字上。若專給印救治,即就印上再書印到速安四字。又押字訖,再取太陽真O吹印上,發訣想神將隨印前去也。

  這裡所講的是用印救治的步驟,先焚香,啟白上清九老帝君和法中一切神靈。接著左手握訣、右手持印,同時存想九老帝君的形像,向東取太陽真O,吹於所印文字上。如專給印救治,還要在印上加寫印到速安字樣,押完字後,再取O吹印,存想諸神將隨印同去,發印訣則是施印的具體方法,其云:

  如驅邪伐祟,依常式印其來狀,付本家司命土地行遣。如辟除妖怪,書事用印,貼本處安鎮。如肢體傷折者,貼印於疼痛處。時瘟瘧病者,貼於前後心。瘡瘍癰疽者,燒灰或塗或洗。鬼忤惡夢者,或佩或吞。目疾者,淨水浸印洗之。或淨水浸印洗之。各獲安愈也。#8

  從這段話可知,在道教思想觀念中,伏魔神印的功能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所謂驅邪伐祟、辟除妖怪。第二種是治療肢體傷折、時瘟瘧病、瘡瘍癰疽、惡夢目疾等。這種記述與前列印文中所稱:迴屍起死,治病伏魔,正相吻合。

  道經師寶印。這是道教法事活動中應用非常普遍的一種法印,該印印式見著於《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廿五,所錄為一方符圖式的印文(見 圖)。在現存道經師寶實物中,印文形式有符圖式、篆書式、符篆式三類,為說明問題,我們這裡列舉十方道經師寶實物。1997年《榮寶藝術品拍賣公司97秋季拍賣會圖錄》所列10081009號拍賣品,是兩方明代木質道經師寶實物,一高 4.4公分,重56克,一高 6公分,重 108克,二者皆為杵鈕,拍賣者因不識其印文,故稱兩印為“明宗教文字印,其實兩者皆為符圖式的道經師寶印文(見圖#9。洪百堅道長藏明代木質六面印實物之一面印文,亦為符圖式道經師寶印文,印面高 6.8公分,寬 6.4公分(見圖)。羅福頤《古璽印概論》錄一枚明代篆書式道經師寶實物印文,文上部有連線三星(見圖#10。貴州省博物館藏有一枚相似的明代道經師寶銅印,印面高 6.1公分,寬 6公分,上部亦為連線三星(見圖)。1985 2月四川省簡陽縣出土一枚明代道經師寶銅印,矩形鈕,通高 4.5公分,印面高 6.5公分,寬 6.3公分,鈕兩側刻陽文楷書,右為“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右為先天□□,其同為篆書式法印(見圖#11。《古代璽印輯存》載明代木質道經師寶實物一枚,印文為典型的九疊篆,雖認讀有點難度,卻可以辨識,仍屬篆書式(見圖#12。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有一方明代道經師寶銅印,印文雖保留了篆書特徵,但多處筆劃呈符體化,如點劃變成圓圈,橫劃也有變成圓圈的,用篆書方式辨識起來較比困難,故我們將類似印文者歸於符篆式(見圖)。《榮寶藝術品拍賣公司97秋季拍賣會圖錄》所列1010號拍賣品,也是相似的一方明代道經師寶銅印,除印文中的少部份筆劃由圓圈變為小方塊、印邊為雙邊外,其它基本相同,也是符篆式印文(見 圖)。中國歷史博物館還藏有另一方明代道經師寶銅印,該印印面高 6.9公分,寬 7.2公分,印文亦是符篆式,是從一般篆書轉變過來的(見圖)。

  這種法印在道教印中非常著名,極為常見,但現代學人卻識者不多,不僅羅福頤先生曾有誤識,一些從事文物工作的人員也常不知其然。如前列榮寶拍賣品,拍賣者及鑒定者皆不知其為道經師寶印,故名其為明宗教文字印,連佛教、道教這樣的大派也不分,使觀者無所適從。其實只要將其與《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所錄印式稍加比較,或請教于實際從事道教宗教工作之道長,即可知其為道經師寶印矣!

  所謂道經師寶,即道家三寶,又稱作三歸戒。《雲笈七籤》卷三八云:三寶者,謂道經師也#13。《道教義樞》卷一云:一者道寶,二者太上經寶,三者大法師寶#14。又云:太上道君以形申教是謂師寶,以氣感應是謂道寶,妙文示法是謂經寶#15。由此可知,道經師寶所代表的即是道教崇拜的最高道境,故爾《雷霆玉樞宥罪法懺》又統稱其為無上至真道經師寶三境高尊#16。正是這原因,道教戒文、寶懺中常常講到它們。《三洞眾戒文》云:三皈戒者,天地之樞紐,神仙之根柢,發行之初門,建心之元兆。道經師者,眾常通也。抑惡舉善,戒人天也。身神命者,生妙寶也。回元轉化,根聖真也。歸之於道經師,若赤子歸母,眾物依地,不可須臾失戒#17。《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懺》云:志心歸依十方道寶,當願眾生起心回向,一切信禮。志心歸依十方經寶,當願眾生心開悟解,受持念誦。志心歸依十方師寶,當願眾生普上法橋,無有障礙#18。這表明道經師寶是皈依道法的最基本的內容。因之使得道經師寶印有極大的應用範圍。《道法會元》卷二一0說:未受籙者,奏申關牒通用道經師寶印#19。《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廿五載此印云:諸齋內一應疏文獻狀通用,謂之三寶證盟功德之意也#20。看來只要屬於道信徒,在各種道教文書上都可以使用道經師寶印,也許這就是後來傳世實物中較多的原因。

  通靈印。見著於《太上通玄靈印經》(見圖),其所錄為兩方道符式印文,相同的印文在實物中現今還沒有發現。不過,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有一方明代銅質道印,其印面刻文正為通靈寶印四字,係屬符篆式法印(見圖)。從道教法印印名多與印文相同的通例看,歷博所藏該方法印,即當為道教通靈印的一種,與道書著錄者同名而印文有別,我疑其為通靈印的正品。在道書記載中,通靈印的神力無邊,備受推崇。《太上通玄靈印經》云:

  老子曰:此通靈印是一切法萬術之根。若人不得此法者,一切道術虛 行不成,諸法雖說功德,而通靈印何處得來,徒費功夫,日勞人矣。

  老君曰:一切萬法皆從此通靈印中撮出,各說功能,無求飲食。凡諸外法,雖有符印咒術,空說功能,不得此通靈印者,徒費力耳,萬不成一矣。#21

在該道書作者看來,通靈印是萬法之根,一切道術都由其所生,如不掌握通靈印法,一切都是空說虛行,絕不可能有什麼功能。為此道書對該印的功用、方法、刊刻、壇法、印咒等等做出詳細說明。其云:

  老子曰:是受太上金口所說靈寶通靈印文,持之如法。三月三日,變身萬種,立生水火金銀寶玉、天下百果、樹木、河海、土石、風雨而禽獸,所化皆成,無所不為。若欲依前功能者,清身潔己,不食一切血食之物。如此淨戒,萬不失一。#22

  這就是說,通靈印有變身萬種、變化萬物的功能,而齋戒清身,才能達到這一目標。道書說它還有驅使鬼神、取物奪財之能,其云:

  老子曰:欲使八史六丁為人取金銀、一切寶物、仙藥者,先行八史通靈符印,將印向東方震地,八史為人取一切物立至。又使六丁,橫印向天,八史六丁領兵鬼神皆來,至法前立......#23

  這一說法很能迎合人們發財求富的要求,據稱此法最秘,勿傳與人。若違犯真科,殃及七世子孫#24《太上通玄靈印經》還記載著通靈印的刊刻方法和儀式,其云:

  其印文如是,廣二寸白檀作心,作左印,此印以雕,是如上法,印功無異也。印是左後印、是右前印,使八史、六丁、玉女,後前印使天下鬼神。前印沉水一寸刻之,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此是諸天八史下降日,一切鬼神皆在人間察人善惡愆過,用此日開印立成矣!後印亦同日刊之,取飛符千里立至。此印者,秘勿妄傳。欲刊印先入淨室之中,用甘松湯灑地了,古刀一口刊。開卯寅時,入室燒香,請先師老子、八史、六丁、玉女,三啟畢,即刊之。以卯時了,勿使停滯。過卯時須著新衣,香湯沐浴,身潔數O,刊之八八六十四氣即令了,須數O勿用欠也。刊了印埋著鬼地二十日,用平旦寅時取之置立壇,如法受持二十一日,無不成矣!#25

  此處所言皆為左、右或前、後通靈印的刊刻規定。如印材要用白檀木,用五月五日或七月七日,開印立成。刊印前要先入淨室香湯沐浴,刊刻用刀為古刀一口,寅時開刊,卯時刻完,如超過卯時,要著新衣沐浴,再刊之六十四氣。印成埋在鬼地二十天,以平旦寅時置在壇上二十一天,然後再使用。當然施用時,還有一系列的方法和程序,此不贅述。

  以上所說十三種四十方方形道教法印,即載於道藏經書之中,又見於現存方形法印實物之中,是我們研究考證道教法印的重要資料。在現存方形法印中還有一些文獻上沒有記載而僅見於實物的道教法印,這裡略舉七種十方。

  第一種:唐天宮雲紋銅印。印面高 4.2公分,寬4.35公分,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品,印文中上部為一高臺樓閣式建築紋樣,周圍環繞彎彎曲曲的雲氣紋,其當為傳說中的天宮形像(見圖)。

  第二種:較為少見的明代道佛混合印。貴州省博物館藏品,印高 6.1公分,寬 5.9公分,印文為符篆式,共十二字,文為“佛法僧寶雷霆都司北極驅邪。前四字為佛教所用法印印文,以其為印文的佛教印在博物館中多有收藏,如中國歷史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貴州省博物館、鎮江市博物館、吉林市博物館以及內蒙古昭烏達盟有關文物部,都有佛法僧寶銅印,自宋遼到明代皆有所見。雷霆都司,前面已詳列雷霆都司之印或雷霆都司實物印文及文獻所存相關印式,此不贅言。北極驅邪,前亦詳列相關實物及印式。兩者皆為道教著名法印,而其印文卻與佛教印文刻在同一印章上,是知該方銅印是一方以道教主的道佛混合法印,製造者是道士,不會是僧人(見圖)。

  第三種:太上老君敕法印兩方。前者為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品,係明代銅印,印面高 5.3公分,寬 5公分,印文上部為連線三星,中央係“太上老君敕五字,兩側陰、陽斗星圖與日、月、鬼等字(見圖)。洪百堅道長藏木質牌印印文中,亦有一印文相類者,印面高 4.8公分,寬 4.6公分,只是微細局部有些變化,如連線三星作形,太上老君敕多出一字,日、月二字套有圓環等等,但基本構形還是一樣的(見圖)。

  第四種:明代符篆式木印。北京私人收藏,印面正方,徑約 6.1公分,方柱型鈕,通高 7.8公分,四字印文,置於一田字格內,十分罕見,因未得正拓本,僅留一反字鉛擦本,現錄出請方家賜教(見圖)。

  第五種:罕見的明代正一十籙印,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品,印面高 4.5公分,寬 4.6公分,上為連線三星,印文為“正一十籙印五字,從印文推斷,這是正一教授籙時使用的法印。年幼信徒入道時,授太上正一童子將軍籙,稱散氣童男(童女)祭酒、或正一籙生弟子,此後可傳授太上正一童子十將軍籙(亦稱作太上十官童子籙或太上正一十籙)。此印當是傳受正一十將軍籙所用,疑其印是蓋在籙上(見圖)。

  第六種:四川發現的兩方多字銅質法印。前者1973年在資陽縣城南鄉岩墓出土,後者於1992年在灌縣兩河鄉紅梅岩墓出土,兩者印文有相似之處,行數、字數亦相同,估計當為同一內容的法印(見圖#26

  第七種:貴州省博物館收藏的兩方道教銅質法印,一方印面高 6.4公分,寬 6.5公分,另一方印面高寬皆為6.3公分,兩印印文大體相似,上部為連線三星,左側為“雷霆都司,右側為北極驅邪字樣,中部有一圖形,頭上有一字樣,腳下踏著一字樣,據其圖形呈鳥人狀與雷霆都司、北極驅邪、王、罡等字樣,該圖形應是道教神系雷部四大帥之一的雷公見圖)。

以上所列法印實物印文有一半不識,而且其用法和內涵,亦尚需深入探討研究。

 

章第附註*

#1《道藏》第28617頁。

#2《道藏》第28616頁。

#3《道藏》第10548頁。

#4《道藏》第29413頁。

#5《道藏》第10548頁。

#6《道藏》第10548頁。

#7《道藏》第10548頁。

#8《道藏》第10548~549頁。

#9《榮寶藝術品拍賣公司97秋季拍賣會圖錄》10081009號,19971116日版。

#10羅福頤:《古璽印概論》37頁,文物出版社198112月第1版。

#11方建國:四川簡陽出土明代道家用印,《文物》198711期。

#12《古代璽印輯存》497號 ,榮寶齋香港有限公司出版。

#13《道藏》第22267頁。

#14《道藏》第24807頁。

#15《道藏》第24807頁。

#16《道藏》第3552頁。

#17《道藏》第3397頁。

#18《道藏》第3549頁。

#19《道藏》第30317頁。

#20《藏外道書》第1799頁。

#21《道藏》第28612頁。

#22《道藏》第28612頁。

#23《道藏》第28612頁。

#24《道藏》第28612頁。

#25《道藏》第28612頁。

#26王家祐:彭山道教銅印與道教養生,《道家文化研究》第7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