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受道教影響的八件式世尊印

  在這段歷史時間內,伴隨著道教文化的發展,道教法印的數量與種類也迅速增加,最突出的是前邊說到的道符式法印,即所謂符印,彌漫於整個社會,亦對勢力頗強的佛教產生很大影響。過去學術界多談道教吸收佛教的東西,而從法印的角度來說,佛教也是採取拿來主義的態度,取用道教不少東西。在敦煌文書的佛經類殘件或雜品裡,我們發現多件以佛教稱謂命名的法印,但其印文形式都毫無例外地使用道符,保留著濃厚的一見即明的道教文化色彩。甚至有的如果不知印名,不看印式圖旁的注文或說明,人們不會意識到其與佛教有關。如( 剛 )童子隨心印,該印見於敦煌文書斯2498。印文由典型的比較簡單的道符構成,印右側文字云:凡欲書符及印身行用法,皆與朱砂驗酢研之,書盡并吞取井華水。如急,持用軍荼利小心咒印廿一遍,咒水下符。軍荼利,佛教專用名詞,梵文作Kundali,佛教密宗有軍荼利明王,是金剛界五大明王之一,在佛教信仰中,其係南方寶生如來的教令輪身,《大藏經》第廿一卷有不空譯《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1。文中說用軍荼利小心咒印,明示其印為佛教所用,並與密宗有關。在此印的下邊,寫有三行短文,其云:(剛)童子隨心印,以白檀香木方,剋(刻)一寸三分作印,印病金剛,亦佛教專用名詞,梵文Vajraf日羅或伐折羅)的意譯。金中最剛之意,用以譬喻牢固、銳利、能摧毀一切的意思#2

  印名以金剛為稱,足明其為一方佛教法印,而其印文卻係道符形式,是知此印或直接取自道教法印、或模仿道教法印繪製而成。其它如斯2498的觀音寸印、玉女奉佛印#3,皆如此類。最為說明問題的是,在敦煌文書中還保存著一些多印組成的成套的佛教用法印,這些印的印文多是道符形式,但印圖旁書寫的印名或記錄製印、用印方法的注文,則是一套顯而易見的釋家說教。較比典型的是八件法印和十二件法印組成的世尊印,這是兩套以佛教世尊名義發出或傳授的法印。世尊,梵文BhagavatLokanatha的意譯,音譯為薄伽梵婆伽婆。原為婆羅門教對於長者的尊稱,佛教用以尊稱釋迦牟尼。《大乘義章》卷二十:佛備眾德,為世欽重,故號世尊。#4

  八件式世尊印見敦煌文書伯3853#5,其中的第一、二兩印印名分別為旃檀摩兀印波頭摩印。前者印式為一折折疊疊的道符,兩側下有雲、定二字。印式圖旁有注文云:

  世尊:此旃檀摩兀印,以青木香剋(刻)印,方圓二寸,以用印心,即有他心,得羅尼門,傳此世中害眼,印有通達,無有障礙。上看下至無色界頂,下看乃至金剛翰濟,無有障礙,皆悉通達。若帶此印,經三個月,印超十地。若將此印行者,一切人所有出言,令人愛禁敬信,常得解脫。若有帶者,所有一切,論語諸處,常得勝利。

  這是以世尊即釋迦牟尼的名義傳講旃檀摩兀印的製作方法和功能,言此印可以治害眼,能使人通達佛教的無色界和金剛界,令人愛禁敬信、常得解脫勝利。

  印式道符下書雲、定二字,似有灌入定力之意。第二方印圖旁文字為:

  世尊:此波頭摩印,有大神力。以白檀木剋印,印身即放大光明,天地六重震動。將印印於大地,變成金玉一切立之處。以印照四方,皆作寶成。若欲見我者,用印印眼上,即見我真身。欲見十方淨國土在目前後,須潔淨不得散亂。若散亂身心者,其印不成,唯須念佛。      

  此處文字以釋迦牟尼的名義,對波頭摩印的神力,進行極力的誇張和渲染,說它可使天地震動,變大地四方為金玉寶物,而且能夠看到釋迦真身、進入十方淨土,但如果散亂身心,就會達不到,這樣的人唯須念佛。該印式道符之下,增加觀世音符啟事也等字樣,似乎是指印文所用道符為觀世音菩薩啟事用符之意,頗有拉道入佛、為己所用的嫌疑。

  第三、四、五印的名稱不詳,各印印文皆呈道符形式。第三印印旁文字云:

  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誦持此如意摩尼咒者,欲使諸善神等,以好木剋(刻)印,帶常為天龍八部諸善神,常當擁護。又遣蜜(密)跡金剛摩馘首羅、高羯羅為持護,有七十萬億金剛蜜(密)跡,一切為君吒利金剛、吒呵金剛、尼藍婆金剛、秋婆金剛、大頭金剛、碎馬頭等,而為上首,各各執持刀劍朔,一時於佛前白佛,言我等徒眾,為作法之人,為目擁護。 

  這是說,世尊讓善男信女用好木料刻印,該印可以召來佛教著名的天龍八部善神護持,蜜跡金剛、吒利金剛、吒呵金剛、尼藍婆金剛等護法神,皆是擁護該印的作法之人,這表明佛教是以此印作為召役神靈的施法之印。第四、五印印旁文字云:

  世尊:此印神足,以沉水香木剋印,方圓一寸三分,以用印足,欲進萬里,不以為難。若有心於行萬里,若除卻疑心至誠,須臾間即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如來及觀音大勢至等,及十方淨土諸佛如來,皆為受記,不經七日,即證須涅果。觀世音白佛言,如我憐念一切眾生,作如是印。若不解脫者,誓願我不成正覺。若有作如意輪別。

  此處釋迦牟尼又對這種印足的法印,極力加以鼓吹。也許是沉香木難以尋找的原因,其竟誇口用該印印足,就可以須臾間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如來、觀音大勢至、十方淨土諸佛如來,不經七日,即成正果。最為奇妙的是,文中還以觀音的名義發誓,作成此印,必得解脫,如果不能,觀音自己就不成正覺。明顯表示出當時佛教極端推崇這兩方法印,不惜以觀音作誓。第四印印文方框內寫出世尊二字,似是表示該印代表釋迦牟尼。

  第六、七、八印也沒有直接寫出印名。不過印旁文字敘述功能時,講到前兩印係求神通用,後一印為求愛樂者用,故其似可分別名為求神通印和求愛樂印。第六、七印印旁文字云:

  世尊:若有眾生求神通者,以檀木隨大小剋印,印兩腋上,使印心上。誦如意輪一千遍,念我師阿彌佛一千口餘,便取一淨,成(盛)清淨水,以面日下照,便有百萬億那由他琩F諸佛,一時受乎諸佛國土清淨之處,隨意遊戲,皆悉圓滿。佛告觀世音菩薩,善哉,善哉,為汝作此印。若有眾生求隱形者,以好銀寫我,隨心所寫。用印印身,誦觀世音如意輪咒一千遍,身著一淨依(衣),餘者......

  根據這段文字,知第六、七印是以世尊的名義為求神通者所設計的,即文中所謂為汝作此印。兩印用檀木雕成,大小隨意。使用時在人的兩腋下和心臟部位施印,同時誦念如意輪咒和阿彌佛,再配以碗盛淨水,即可進入諸佛國清淨之處,獲得圓滿正果。從後部殘文看,在當時佛教徒的思想中,此印似乎還有隱形的功能。第六印印文中的字、第七印印文的字,當是表示釋迦牟尼和觀世音。

第八印印旁文字為:

  世尊:此愛樂之印。若有眾生求愛樂之者,以桃木剋(刻)印,方圓一寸八分,帶行,見者歡喜,人人愛樂。若帶一日,萬罪消滅。若帶二日,萬病消除。若帶三日,功力無比。若帶四日,神通自在。若帶五日,騰空遊戲。若帶六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皆悉知數。若帶七日,當得解脫。

  這是世尊傳授的愛樂之印,可以佩帶在求愛樂者的身上。印用桃木製成,佩帶者人人愛樂,而且會隨著佩帶天數的增加,分別達到萬罪消滅、萬病消除、神通自在、騰空遊戲、知悉大千世界所有微塵之數,直至解脫。文中所述七天內可達到的功效,在道教也比較罕見,完全沒有考慮到如果不成而產生的後果。

 

*第四章第二節註*

#1參見馬文寬、黃振華:寧夏新出帶梵字密宗器物考,《文物》19903期。

#2任繼愈主編:《宗教詞典》692693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12月第1版。

#3《敦煌寶藏》第20240頁,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8月初版。

#4《宗教詞典》257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12月第1版。

#5《敦煌寶藏》第131244245頁,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8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