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gif (3505 bytes)

武當道與和諧社會

李光富

(武當山道教協會)

 

道教是中國古代人類崇高精神的結晶,她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而悠久的影響。在武當道教興起之前,五嶽是皇權的象徵,代表著帝王的尊嚴和國家的穩定。五嶽是神山,也是道教的聖地,五帝的居所:東嶽為青帝所居,南嶽為赤帝所居,西嶽為白帝所居,北嶽為黑帝所居,中嶽為黃帝所居。到了明朝初期,由於明成祖朱棣對武當山的極力尊崇與興建,武當山開始被稱為大岳、太嶽,一躍而超出五嶽之上。武當道也一枝獨秀,為道教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千百年的道教活動中,武當道積累了豐富的內涵;不僅歷代高道輩出,而且武當山也被嘉靖皇帝尊為“治世玄嶽”。意為以武當道治理天下,從而把武當道教提升到治國的高度。六百餘年過去了,武當道教依然生機勃勃。武當道教中的“孝”、“善”、“慈”、“讓”、“康”、“柔”、“和”等精神,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仍然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孝和六親

《道德經》曰:“六親不和,有孝慈。”孝可以化解家庭矛盾,和睦親族。孝是武當道的特點之一。武當山的紫霄、太和、五龍等宮觀都修建有父母殿。父母殿供奉著真武祖師的父母——淨樂國王和善勝皇后。在南岩宮還專門修建有孝子們為父母祈福延壽的龍頭香。龍頭香在絕壁伸出,下臨深淵。據傳言,孝兒孝女上去燒香如履平地,不孝兒女上去就會掉下深淵落得個粉身碎骨的下場。

在紫霄宮十方堂真武祖師神龕上,繪有元代郭居業所輯的《二十四孝圖》。“大舜耕田”居二十四孝圖之首。虞舜的父親是個盲人,而且性格暴燥兇狠,後母愚頑不賢慧,後母所生的弟弟象為人也狂傲驕縱。父親、後母和弟弟常常欺負舜,但舜仍然以孝心對待父母。在曆山耕田,他的孝心感動天地,有大象為他犁地,鳥兒為他除草。帝堯聽到他的情況,讓九個兒子同他共事,又把兩個女兒嫁給他,最終還把天下讓給了舜。第六圖“單衣順母”,講的是周朝閔損。閔損早年喪母,父親娶了後母,生了兩個兒子。後母用棉絮給兩個兒子做棉衣,因妒恨閔損,用蘆花做棉衣給他。父親讓閔損駕車,閔損身體寒冷,拿不住繩子,父親才察覺其中的緣故,想休掉後母。閔損說:“後母在,只有一個兒子受凍;後母離去,三個兒子都孤單。”後母聽到閔損的話,頓生悔改之意。第十圖“賣身葬父”,講的是漢朝董永。董永家很貧窮,父親去世,董永賣身借錢埋葬父親。自己去做工還債,路遇一女子,請求做他妻子,後來成了家戶喻曉的天仙配故事。第二十二圖“乳姑不怠”,講的是唐朝崔山甫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孫夫人年高,沒有牙齒,崔山甫的祖母唐夫人每天為曾祖母梳頭,到堂上用奶喂婆婆,婆婆雖不能吃一粒飯,但多年健康。有一天曾祖母病了,全家老少聚集,曾祖母向大家說:“我沒有什麼報答媳婦的恩情,希望子孫媳婦都像媳婦這樣孝敬,我就滿足了。”

孝,不僅可以化解矛盾,還可以和睦六親,促進親族之間的和諧,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同時也可以穩定社會持序,促進社會和諧。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就認識到這一點:“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二、善和鄰里

善,是人品德高尚的直接表現。凡積德行善的人,一定會善待周圍的人,也能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擁戴,人際關係融洽,人們願意與他交往。善,不僅可以團結他人,而且有潛移墨化之功。善是一種凝聚力,所謂大善人所居之地三年成邑,五年成郡,十年成都。力行善者福報無窮。《易·坤卦》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玄天上帝金科玉律》:“莫道造惡不報,直待惡貫滿盈。莫道修善無應,直待善果圓成。若有人間私語,天上聽若雷霆。不可欺心暗室,神目如電光熒。……”

一世之大善,萬載之福本。《敕建大嶽太和山志》卷四中玄天上帝有贊曰:“吾山不及諸山富,諸山不及吾山清。吾山冬寒而不寒,夏熱而不熱。三世為人,方到吾山;五世為人,方住吾境。七世為人,方葬吾地。……”無德則無福,不可能來朝武當仙山淨土。怎樣才能三世為人呢?那就是廣行善事,積功累德。只要此世沒有虧欠就可再世為人。每一世都積善不綴,就可三世為人。只有三世為人的人,才有緣或者說才有資格來武當山朝拜。只有五世為人的大善人,才有福份住在武當山;七世為人的特大善人,才有良緣死後葬於此山;葬在此山的善良之輩,死亦通靈不受地獄之苦。在武當山生活工作的人都是前世有善行的。當思累世積善不易;今生住在靈山猶須謹慎。不要做損害他人的事;誠實待人;力行善舉必厚獲福佑。凡在此山修煉之士,至少有五世的善功積累;然而對於修道者來說,前世的善為今世的緣。今世要成仙了道,還要繼續努力廣行善功:“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而且要永戒惡行,慎防一惡毀千善而弄得前功盡棄。

何謂善?《道德經》雲:“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道德經》從思想、語言、行動、處世、待人、管理、做事的最終結果等方面對善進行闡述。在語言善方面,《太上洞玄靈寶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經》作了詳細的解說:“與人君言,則惠于國;與人父言,則慈於子;與人師言,則愛於眾;與人兄言,則悌於行;與人臣言,則忠於君;與人子言,則孝於親;與人友言,則信於交;與人婦言,則貞於夫;與人夫言,則和於室;與人弟子言,則恭於禮;……與奴婢言,則慎於事。”力行善者,更應勸人為善、揚善,用善心、善行、善果來調整各種不同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促進鄰里和諧,社區和諧。

三、康和人生

人生和諧的核心是思想與身體的和諧,身心和諧是健康的必備條件。無論是工作還是修煉,健康都是根本。張三豐祖師為了強身健體而創立太極拳。《尚書·洪范》提出“五福”把“康寧”排在第三位。武當南岩宮的岩壁上有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福、壽、康、寧。也把健康視為人生幸福快樂的重要保障。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兩個方面。一個心理有缺陷的人,不能以平常心待人,看問題易執偏見,不易容納別人;一個生理有缺陷的人,經常疾病纏身,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道教講究性命雙修,即不但克服缺點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並使二者不斷的平衡與統一,完善自我從而達到人自身的和諧。

我們生活的社會正處在浮躁變革的時期。幾千年形成的倫理道德被棄之不顧,眾生趨利,成為社會主流,國家穩定的基石——“家庭”處於崩潰邊沿。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日益緊張,父母不和、兒女不孝、夫妻反目、婆媳為仇、兄弟相爭、朋友相欺等等不和諧的現象,有愈演愈烈之勢。我們在指責對方之時,可曾反省過自己?所以,自身的和諧是家庭和睦的立足點,是社會和諧的源泉。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他的承受能力和包容之心都很強,無論是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都是財富。只有人自身和諧了,才能促進家庭的和諧,單位的和諧及整個社會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