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隋代之道教

  隋唐只有卅七年(五八一至六一八年),十分短促。隋文帝楊堅相信佛教,蔑 視道教。據《隋書.經籍誌》記載:
  後周承魏,信奉道法,每帝受籙,如魏之舊,尋與佛法俱滅。開皇初又興,高祖雅信佛法,於是道士蔑如也。

又《大正藏》卷五二《集古今佛道論衡》卷一談及隋統治者對道教的態度:
  至於道觀,羈縻而已。

  隋煬帝楊廣幻想長生享樂,在洛陽西苑挖湖修造蓬萊.方丈.叉瀛洲三神山的假山,在這裡作摹似神仙的遊戲。煬帝還曾詔請擅長辟谷的徐則入宮,並 尊敬擅長辟谷術的宋玉泉.孔道茂等道士。煬帝還要道士煉金丹。據《資治通鑒》 卷一百八十一《隋記五》記載:
  煬帝大業八年(六一二年)初,嵩山道士潘誕自言三百歲,為帝合煉金丹帝為之作嵩陽觀,華屋數百間,以童男女各一百二十人充給使喚,位視三品;常役數千人,所費巨萬。云金丹應用石膽.石髓,發石工鑿高大石深百尺數十處凡六年,丹不成。帝詰之,誕對以無石膽.石髓,若得童男童女膽髓各三斛六斗,可以代之。帝怒,鎖詣涿縣,斬之。

煬帝還曾對茅山道士王遠知執弟子禮,置玉清玄壇以處之。王遠知是一位頗有政治見識的道士,看到隋帝過於荒淫奢侈,而且四方揭竿先義者眾,預見隋室必不久長,遂疏於煬帝而密結晉王李淵(唐高祖)。

  隋代崇佛抑道.道教在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發展是內丹的興起。據《羅浮山誌》
記載:
  元朗(蘇玄朗)不知何許人也。嘗學道於句曲,得司命真秘,……隋開皇中來居羅浮,……居青霞谷,修煉大丹,自號青霞子。作《太清石壁記》及所授《茅君歌》,又發明太易丹道為寶藏論。弟子從遊者聞朱真人服芝得仙,就論靈芝春青夏赤秋白冬黑,惟黃芝獨產於崧高,遠不可得。元朗笑曰:靈芝在汝八景中,盍向黃房求諸?諺云,天地之先,無根靈草,一意制度,產成至寶,此之謂也。乃著《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內丹矣。又以《古文龍虎經》.《龍虎金液還丹通元論》,歸神丹於心煉。

青霞子蘇玄朗的內丹理論,《羅浮山誌.蘇元朗傳》有所略述:

  其言曰:天地久大,聖人象之。精華在乎日月,進退運乎水火,是故性命雙修,內外一道。龍虎寶鼎即身心也,身為爐鼎,心為神室,津為華池。五金之中,惟用天鉛,陰中有陽,是為嬰兒,即身中矣。八石之中惟用砂汞,陽中有陰,是為 ?女,即身中离也。鉛結金體,及能生汞之白.汞受金?,然後審砂之方。中央戊己是為黃婆,即心中意也。火局之木,水之處金,皆本心神。脾土獨黃芽也,修治內外,兩弦均平,惟存乎真土之動靜而已。真土者藥物之主,斗柄者火候之樞,白虎者鉛中之精華,青龍者砂中之元氣。鵲橋河車百刻上運,華池神水四時逆流。有物之時無為為本,自形中之神入神中之性,此謂歸根復命.猶金歸性初而稱還丹也。

自隋代蘇玄朗始有內丹之稱,而葛洪所提倡的金丹,以後遂稱外丹。隋以後,內丹道(亦稱丹道)便成為道教修煉法中最為隱密的部份,丹書雖多,但行文多寓意假托,不易看懂。內丹之說雖始於青霞子蘇玄朗,而其源流實來自東漢魏伯陽的《參同契》。《隋書.經籍誌》說:金丹玉液長生之事,歷代糜費,不可勝記,意無效焉。正是因為燒煉金丹要花費甚巨,而且弊害很多,毫無效驗,因而早就促使道教煉師們另劈蹊徑,循《參同契》模擬自然的原理,以已身為爐鼎,闡發為內丹之術,蘇玄朗即最早的內丹倡導者之一。但考《蘇元朗傳》中提到的《太清石壁記》,今存《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而編者及楚澤先生,又書中所談內丹乃是治療疾病的丹藥,並非《蘇元朗傳》所說的內丹。抑或《羅浮山誌》本傳失實,而內丹說始於五代之鍾離權與呂洞賓。今猶存疑待考。

  在史籍有關隋代道教的記載中,《隋書.經籍誌》中記有關於南北朝及當時道教的重要史料,其內容:

  一:隋代所存道教經書:經戒三百一部,九百八卷。餌服四十六部,一百六十七卷。房中十三部,三十八卷。符籙十七部,一百三卷。隋代道教所注重的經書是,由以《老子》為本,次屬《莊子》及《靈寶》.《昇玄》之屬 。

  二:道教的宇宙觀: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莫極。所以說天地淪壞,劫數終盡,略與佛經同。以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間相去經四十一億萬載。又自云天尊姓樂靜信。

  三:信仰的上品天神(元始天尊)所度皆諸天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諸仙官,轉共承受,世人莫之豫也。

  四:經籙授受制度:天尊之開劫也,乃命天真皇人,改轉天迫而辨析之。自天真以下,至於諸仙,展轉節級.以次相授。諸仙得之,始授世人。然以天尊經歷年載,始一開劫,受法之人,得而寶秘,亦有年限,方始傳授。上品則年久,下品則年近。故今授道者,經四十九年,始得授人。

  五:受道之法:其受道之法,初受《五千籙》,次受《三洞籙》,次受《洞玄籙》,次受《上清籙》。籙皆素書,記天曹官屬之名有多少,又有諸符,錯在其間,文章詭異,世所不識。受者必先潔齋,然後賚金環一,並諸贄幣,以見於師。師受其贄,以籙授之,仍剖金環,各執其半,云以為約。弟子得籙,緘而配之。

  六:道教大旨:推其大旨,蓋亦歸於仁愛清淨,積而修習,漸致長生,自然神化,或白日登仙,與道合體。

  七:潔齋之法:其潔齋之法,有黃籙齋.玉籙齋.金籙齋.塗炭等齋。《隋書撰修者魏徵.令狐德棻對當時的道教作了評介,認為元始天尊姓樂名靜信之說,十分淺俗,故世人甚疑之;行諸符禁,往往神驗;而金丹玉液長生之事,糜費無效。這就是說隋代道教仍是符籙較為盛行。

道教概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