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早期道教

  從漢桓帝到漢獻帝(一四七至二二0年)這段期間,黃老道在民間十分活躍,分衍為三支在民間傳道。

  一為繼續于吉太平青領道的張角太平道。

  一為繼承張道陵.張衡的五斗米道。

  一為與周易學說相結合的魏伯陽之金丹道。

前兩者聲勢浩大,已經不只是一般的宗教團體,而是地方強大的政治勢力和軍事勢力。道民也不只是崇拜神仙,修長生和祈求幸福,而是幻想在大地上建立一個能夠讓人們生存的太平樂土。方士們在方術不驗而失寵於朝庭之後,不能不轉向民間活動,因而其群眾基礎及教義亦隨之發生變化。社會動亂,天災頻仍,人民生活苦難,這是東漢末道教得以流傳的好時機。人民在物質上欲得飽滿的願望破滅後,無可奈何,便只有從精神上尋求寄託,因此太平道與五斗米道在民間得以壯大起來。發動農民起義的領袖們,便利用這種聲勢與力量,舉起宗教的旗幟,利用宗教以為聯絡和組織群眾的工具,發動暴動,奪取政權;或者乘天下混亂,達到割據一方的目的。黃老道的另一支則是金丹道,陰長生.魏伯陽等與太平道.五斗米道分道揚鑣,將神仙說與《周易》學說相結合,專事金丹燒煉,依舊探索其修仙之道。

  這是歷史上道教最活躍,而且是聲勢最大的時期,盡管這種勃興的現象只是曇花一現,但它確有特色,而且對後世的道教有深遠的影響。由於這段時期在道教上沒有一致的理論體制,經典.教制以及組織均不統一,只是萌芽成長的初期階段,故把這一時期的道教稱為早期道教。
 

道教概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