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氣 bi qi

  又稱“閉息”,指在吐納中的納氣後停閉呼吸,以延長吸氣。《養性延命錄》:“正偃臥,矚目握固,閉氣不息於心中,數至二百,乃口氣而出。”在行閉氣時,應逐步延長停閉時間,“日增息,如此身神俱,五臟安。能閉氣至二百五十,華蓋明,聰明,常身無病,邪不幹人也。”《備急千金要方》認為,閉氣於胸膈中,以鴻毛著鼻上而不動,至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如此則寒暑不能侵,蜂蠆不能毒,壽三百六十歲,此鄰于真人也。對閉氣的具體內容。古人有兩種意見:1:認為閉氣即強行停閉呼吸,如《攝生要義》中說:閉氣要以鼻吸入,漸漸腹滿,乃閉之。久不可忍,乃從口細細吐出,不可一呼即盡。氣定,複如前閉之。但有人反對此說,如《天仙正理直論》中說,世人言閉氣者,強制也。強忍之不令出入,邪法旁術皆是如此。2:認為閉氣是在心神湛寂而其息自減的基礎上形成的。如《道樞·內德篇》中說:閉氣者,非閉噎其氣也,乃神定氣和,絕思忘慮、使鼻之息悠然,若有若無。蘇軾《蘇沈良方·養生說》認為,閒氣於胸膈,恐不是閉鼻中氣,只以意堅守此氣於胸膈中,令出入息,似動不動,氤氳縹緲,如香爐蓋上煙,湯瓶嘴中氣,自在出入,無呼吸之者,則鴻毛可以不動。君心不起念,雖過三百息可也。

  內煉名詞。亦稱〝閉息〞。是指吸氣後停閉呼吸,為延長吸氣之意。《千金要方•養性》:〝當得密室,閉戶,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臥,瞑目,閉氣於胸膈中,以鴻毛鼻上而不動,經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視,心無所見〞。《道樞》卷四中說:〝閉氣者,非閉噎其氣也,乃神定氣和,絕思忘慮,使鼻之息悠然,若有若無〞。《天仙正理直論》:〝范德昭曰:內氣不出,外氣不入,非閉氣也〞。注:〝世人言閉氣者,強制也。強忍之不令出入,邪法旁術皆是如此。故仙道別有天機,不與世同。雖內不出,外不入,非強忍也。有真息合自然之妙運者,所以入定〞。《攝生要義》謂欲修調氣之術者,先習閉氣:〝以鼻吸入,漸漸腹滿,乃閉之。久不可忍,乃從口細細吐出,不可一呼即盡。氣定,復如前閉之……但能閉至七八十息以上,則臟腑胸隔之間,皆清氣之布護矣。至於純熟,當其氣閉之時,鼻中惟有短息一寸餘。所閉之氣,在中如火蒸潤肺宮,一縱則身如委蛇脫。神在身處,其快其美有不可言之狀。蓋一氣流通表裡,上下徹澤故也。其所閉之氣漸消,則恍然如舊。此道以多為賢,以久為功,但能於日夜間得此一兩度,久久耳目聰明,精神完固,體健身輕,百疾消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