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御 si yu
道教天神。1:謂僅次於三清的四位天帝,即昊天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后土皇地抵。《修真十書》卷七《丹訣歌》:“九九道至成真日,三清四御朝天節”。2:謂四極大帝,即北方曰北極紫微大帝總御萬星,南方曰南極長生大帝總御萬—靈,西方曰太極天皇大帝總御萬神,東方曰東極青華大帝總御萬類。《道藏輯要》收柳守元《三壇圓滿天仙大成略說》:“三清道祖,玉帝至尊,五老四御,九華十極及古聖高道遞傳妙道。”現北京白雲觀有上為三清殿,下為四御殿的二層樓式宮觀建築。
道教神名。道教天界尊神中輔佐〝三清〞的四位天帝。他們的全稱是:一、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二、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三、勾陳上宮南極天皇大帝;四、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道經中說:〝九九道成成至真,三清四御朝天節〞。《道法會元》稱〝三清〞、〝四御〞為〝七寶〞,認為他們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統率天地萬神。從道教歷史來看,〝四御〞實際是由〝六合〞神演變而成的。中國古代稱上、下、四方為〝六合〞。道教宣稱各有一位天神統御,稱為〝六御〞。宋代編成的《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中,在〝三清〞後面,排列了六位大帝,依次為:統御萬天的玉皇上帝,統御萬雷的勾陳大帝,統御萬星的紫微大帝,統御萬類的青華大帝(或作〝東極太乙救苦天尊〞),統御萬靈的長生大帝,統御萬地的后土皇地祇。道經稱之為〝昊天六御宸尊〞。現在四川大足保存有數處道教石刻,其中兩處是南宗紹興時(1131-1162年)刻造的:舒成岩造像有玉皇上帝、紫微大帝、東嶽帝君、東嶽淑明皇后四神;南山三清洞內三清神像下有六位神,四位男像,兩位女像。說明當時的〝四御〞尊神還沒有定型,還處在由〝六御〞向〝四御〞演變的程序之中。後來,為了符合道經四輔(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類,去掉〝青華大帝〞和〝長生大帝〞,形成了現今所見的〝四御〞格局。在道教宮觀的四御殿中,四御尊神頭載冕旒,身朝服,雍容華貴,儼然是人間帝王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