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 bei dou
1:星名。以其在於北方,有七星聚成斗形,故名。道家亦稱天罡。即:天樞、天璇、天機、天權、天衡(或作玉衡)、丑陽(或作開陽)、瑤光(或作搖光)。即今大熊星座的七顆較亮的星。《楚辭》屈原《九歌.東君》:〝操餘弧兮反淪降,援北斗兮酌桂漿〞。
2:斗宿之稱。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首宿。即今人馬座中的六顆星。作斗形,稱北斗,又叫南斗。《詩.小雅.大東》:〝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疏:〝箕斗在南方之時,箕在南而斗在北,故言南箕北斗〝。
3:星君名。д《北帝伏魔神咒妙經》卷九:〝夫神至尊者天也,配統於人倫者北斗也。故北斗為天曹,凡求仙學道,和天安地,求顯營運婚姻諸等,皆由北斗之力也。乃至世間一飲一饌,皆由北斗奏過,然可遇之〞。參見〝五斗星君〞條。е亦云北斗七元君。或云中斗也。《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北斗七元君與四方二十八宿為三十五分,總元氣於上天,以同造化。《史記.天官書》:〝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記,皆繫於斗。後指人行惡則三官列罪於北斗。北斗,即告下魔王滅魂赴九幽之下,充長夜之役,萬劫無期。ё認為〝北斗注生〞,即主人壽命的長短。《太上玄靈北斗本命長生妙經》:〝是以北斗司生司殺,養人濟物之都會也。凡諸有情之人,既稟天地之氣,陰陽之令,為男為女,可壽可夭,皆出其北斗之政命也〞。其煉養功法中頗多以北斗為存想對象的,如步天綱法,臥斗法,升斗法等。亦有以北斗為九星者,即加洞明星、隱元星(見《雲笈七籤》卷二十四《北斗九星職位總主》)。
星名。
1:與南斗相對。共七星,在太微北,以居北而似斗得名。又稱“七政星”。星占家認為是七政的樞機,人君號令之主,“布政天中,臨制四方。”星明則國昌,不明則國殃。《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璿、璣、五衡以齊七政’。”《晉書,天文志》:“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樞機,陰陽之元本也。故運乎天中,而臨制四方,以建四時,而均五行也。魁四星為旋璣,杓三星為玉衡。又曰,斗為人君之象,號令之主也。又為帝車,取乎運動之義也。”《隋書·天文志》:“七政星明,其國昌。不明,國殃。斗旁欲多星則安,斗中少星則人恐上,天下多訟法者。無星二十日,有輔星明而斗不明,臣強主弱;斗明輔不明,主強臣弱也。”《通占大象曆星經·北斗》:“王有德至天,則斗齊明,國昌;總暗,則國有災起也;右斗中子星少,則人多淫亂,法令不行;木星守,貴人繁,天下亂也;火星守,兵起,入主災,人不聊生,棄宅走奔諸邑;守斗西,大饑,人相食;守斗南,五果不成;五星人斗中,國易政,又易主,大亂也;彗孛人斗中,天—下改主,有大戮,先舉兵者咎,後舉兵者昌,其國主大災甚於彗之禍;右旁守之,咎重。”北斗七星,各有所象,各有所主。《晉書·天文志》:“北斗七星,在太微北……魁第一星曰天樞,二日璿,三日璣,四日權,五曰玉衡,六日開陽,七日搖光……樞為天,璿為地,璣為人,權為時,玉衡為音,開陽為律,搖光為星。石氏雲:‘第一日正星,主陽德,天子之象也。二曰法星,主陰刑,女主之位也。三曰令星,主中禍。四日伐星,主天理,伐無道。五曰殺星,主中央,助四旁,殺有罪。六日危星,主天倉五穀。七曰部星,亦曰應星,主兵。’又雲:‘一主天,二主地,三主火,四主水,五主土,六主木,七主金。’又曰:‘一主秦,二主楚,三主樑,四主吳,五主燕,六主趙,七主齊。’”《通占大象曆星經·北斗》:“第一星暗,經七日則大災;第二星暗,經六日則月蝕;第三星,若天子不愛百姓則暗;第四星,無道天子施令不依四時則暗;第五星,天子樂淫則暗。”又,北斗七星中,第一至第四星稱“斗魁”,或簡稱“魁”;第五至第七星稱“斗杓”,或簡稱“杓”。《春秋運斗樞》:“斗,第一天樞,第二旋,第三璣,第四權,第五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杓,合而為斗。”梁昭明太子《謝敕賚看講啟》有“均斗杓以命四時,等太陽而照萬國”。杜甫《秋日荊南述懷詩》:“數見銘鐘鼎,直宜法斗魁。”此外,北斗星還有七見二隱,合共九星的講法。《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索隱》引徐整《長曆》;“北斗七星,星間相去九千里。其二陰星不見者,相去八千里也。”《雲笈七籖·總說·星》:“北斗九星,七見二隱,其第八、第九,是帝皇太尊精神也。”《元門寶海經》:“北斗九星,七見二隱,其第八、第九是帝皇太尊精神也。漢相國霍光家有典衣奴子名還車,忽見二星在斗中,光明非常,乃拜而還,遂得增年六百。”
2:與箕宿相對而言,南斗居箕宿北,故亦稱“北斗”。《詩·小雅·大東》:“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疏:“二十八宿連四方為名者,唯箕、斗、井、壁四星而已。箕斗在南方之時,箕在南,斗在北,故言南箕、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