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 liu dao

  原為佛教用語。佛教認為眾生因其生前善惡行為而有六種輪回轉生的趨向,即天、神、人、地獄、餓鬼、畜生是為六道。道教沿用此概念,教人生前行善去惡,以獲好的輪回報應。《道法會元》卷二一○:“如臨終之際,一念純靜,福德兼備,即生天仙道;一念善順,無諸罪惡,即生人倫道;一念猛利,勇於果敢,即生神抵道;一念昏迷,流於六識,即墜地獄道;一念饑渴,嗜欲無厭,即落餓鬼道;一念顛倒,偏執情想,即入畜生道。”道經中有時亦謂仁、義、禮、信、智、德為六道。《洞真太上太霄琅書》:“仁道長於子孫眾多;禮道長於敬讓,貪諍止息;通道長於誠實,除諸欺華;義道長於嚴斷,佑吉剪凶;智道長於釋滯,化偽還真;德道長於忘功,守正無失,入于大道。”

  輪迴六道。其說法不一。

  1:《三十六部尊經》:〝輪迴六道〞。注:〝六道者,天道、神道、人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此六道乃為眾生輪迴生死之趣也〞。也稱〝六趣〞。

  2:《皇經集注》卷二:〝六道一切眾生聞是香者,普蒙開度。所謂天道、人道、魔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注:〝薩真人云:六道,道 猶路也,在六般途路中受輪轉,故曰六道〞。

  3:指仁、禮、信、義、智、德為六道。謂仁道,長於子孫眾多;禮道,長於敬讓,貪諍止息;信道,長於誠實,除諸欺華;義道,長於嚴斷,佑吉翦凶;智道,長於釋滯,化偽還真;德道,長於忘功,守正無失,入於大道。(見《洞真太上太霄琅書》卷九)

  4:指天道(天仙道)、人道(人倫道)、神祗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道法會元》卷二百一十:〝天道、人道、神祗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謂如臨終之際,一念純靜,福德兼備,即生天仙道;一念善順,無諸罪惡,即生人倫道;一念猛利,勇於果敢,即生神祗道;一念昏迷,流於六識,即墜地獄道;一念饑渴,嗜欲無厭,即落餓鬼道;一念顛倒,偏執情想,即入畜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