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金星
道教神名。又稱白帝子。太白金星源於古代的星辰崇拜。太陽系中接近太陽的第二顆行星稱〝金星〞。《詩經.小雅.大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是說金星早晨出現於東方稱〝啟明星〞,黃昏出現在西方稱〝長庚星〞,又稱〝太白星〞。按中國古代的〝五行〞觀念,西言屬金,金色白,故《天官占》說:〝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將軍之象也〞。後來金星被人神格化,就稱作〝太白金星〞。最初道教的太白金星神是女性,〝著(穿)黃衣,頭戴雞冠,手彈琵琶〞。(見《七曜禳災法》)。《上清十一大曜燈儀》稱金星〝常御四德之樂(琵琶),旁觀五德之禽(雞)〞。明代以後,太白金星的形象改變成一位慈顏白髮的老神仙,經常奉玉皇大帝之命前往各方招安,是天庭的欽派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