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 tai ji
道教宇宙觀的基本概念。語出《莊子·大宗師》:“夫道,在太極之光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太極是對道之高的形容。《周易·系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成為宇宙創生之初的原始本體。《易緯·乾鑿度》等緯書將這種宇宙生成理論發展得更為精緻。《孝經·鉤命訣》指出,天地未分之前,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有太極。太極為混沌的元氣形成天地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道教吸收上述理論,形成宇宙創生學說。《太上老君開天經》描繪出宇宙萬物化生的過程:由太清至洪元,至太初,至太始,至太素,至混沌,至九宮,至元皇。太極為整個宇宙化生的本原。《上方大道三洞真元妙經圖》稱,太極之道,無始無終,無古無今,為天地之本。成玄英認為,太極涵蓋天地未形成之前氣化的五個階段。宋初陳摶制《無極圖》闡述煉養理論的同時,亦演化宇宙的生化模式。這一模式給宋代理學以深刻影響,理學家結合《易》和道教太極之說,建立起乙太極為最高本體的宇宙論。在宋代理學中,太極即道,太極即理,太極即心。
1:猶道。《峴泉集.太極釋》:〝太極者,道之全體也。渾然無所偏倚,廓然無得形似也。其性命之本歟〝性稟於命,理具於性,心統之之謂道。道之體曰極,五居九疇之中曰皇極〞。
2:指天地未分前原始混沌之氣。《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太初、太一也〞。《太上老君太素經》:〝故易有太極,太極謂太易。太易者,大曉易無有先之者,謂皓皓白氣也,乃有太初〞。氣運動而分陰陽,由陰陽而生四時,因而出現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推衍為宇宙萬事萬物。宋周敦頤兼採道家學說,著有《太極圖說》。朱熹以為太極即是理;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因主張理先於事物而存在,故他的學說被稱為理學。《太清玉冊》卷一:〝無極而生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造化定矣。謂天理之尊號也。極者至極之意,樞紐根柢之名。所謂天之樞紐根柢也〞。
3:教義名詞。原本為先秦道家典籍概念。《莊子.大宗師》:〝夫道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這裡的〝太極〞是指道的性質和狀態,不是實體概念。《周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指〝太極〞是至高無上的宇宙本原,由太極剖判,產生天地陰陽,再由天地陰陽產生春、夏、秋、冬四時,由四時產生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它將太極作為天地萬物的本源實體,對後世影響頗大。漢代讖緯流行,有五運之說,《孝經.鉤命訣》:〝天地未分之前,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有太極,是謂五運〞。以為太極是渾沌的元氣,是五運變化形成天地程序中的一個階段。這些說法,均被道教所吸收,構成道教〝太極〞說的理論來源。如《乾元子三始論》:〝天地者起於太極,太易者不可見也。二氣其濟,交成太素,至之太極,太極至二儀而生八卦〞。已將緯書中的五運衍變為三始。但框架結構仍基本相同。又《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圖》:〝太極之道,無古無今,無始無終也。太極也者,天地之大本耶〞。認為太極是分化天地萬物宇宙本體。唐代道士成玄英注疏《莊子》,以為緯書五運和乾元三始之說都過於龐雜,乾脆提出〝太極〞即五氣說,以之涵蓋天地未形成以前氣化的五個階段。又張善淵《萬法通論》:〝太極者,太素備而陽變陰合,五行具焉,萬物生焉,是故太極肇判,輕清為天,重濁為地,大道彰矣〞。以太極涵蓋萬法未形成之前氣化的五個階段。宋代理學汲取《周易》和道教的太極說,建構而成以〝太極〞為最高宇宙本體的思想體系,認為太極即道,太極即理,太極即心。這一思想體系返過來又對道教產生了頗大影響,太極即心說成為道教內丹學的理論根據之一。
4:指天地始形之時。《易.繫辭上》:〝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故《老子》云〝道生一〞。此即太極是也。《淮南子.覽冥訓》:〝然以掌握之中,引類於太極之上〞。注:〝太極,天地始形之時也,上,猶初也〞。
5:術數名詞。太極者,兼理氣象數之始也。《三命通會》:〝易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蒙泉子曰,太初者,理之始也,太虛者氣之始也,太乙者數之始也,太極者兼理氣象數之始也〞。
6:內丹名詞。已具形?之謂。內丹家喻內丹。《性命圭旨》:〝○者,釋謂圓覺,道曰金丹,儒曰太極,所謂無極而太極者。不可極而極之也……尹公曰:太極有一理,自運行而言,則曰時候,雖天地不外乎一息。自凝結而言則曰真種,雖一黍可包乎天地。宿蟄歸根,晏息杳冥,是為時候太極;孕子結實,交媾結胎,是為真種太極〞。又曰:〝天地萬物,各有太極具焉。太極有時候,有真種。未有天地萬物之太極,在戌亥二會。有此二會太極,斯有一元造化。每年太極,在九月十月,有此兩太極,斯有一年造化。每月太極,在二十六至三十日,有此五日太極,斯有一月造化。每日太極,戌亥二時,有此二時太極,斯有一日造化。一時太極,在杳杳冥冥二候,有此二候太極,斯有一時造化。動物太極,在宿蟄孕子。植物太極,在歸根結實。人身太極,在晏息杳冥,交媾結胎。交媾有時,調養有法,不傷太極。此盡年令終,斷絕淫欲,時入杳冥,保元太極。此乃長生不化,盡年令終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