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

  1:指金、木、水、火、土。秦漢方士以五行生剋附會王朝的命運,稱五德。д有以相剋為說的,漢初人據鄒衍說認為秦以周為火德,當以水德王。е有以相生為 說的,劉向《三統曆》以秦為水德,稱漢以火德王。參閱《漢書.律曆志》、清俞越《曲轅雜纂》卷五《五德說》。

  2:指人或事物的五種品質或特徵。儒家以溫、良、恭、儉、讓為修身五德;《孫子.計篇》注以智、信、仁、勇、嚴為將之五德;《韓詩外傳》謂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詩.秦風.小戎》疏說玉也有五德。

  3:謂五方。翼氏《風角》:〝五德,東方甲,南方丙,西方庚,北方壬,中央戊〞。

  4:指仁、義、禮、智、信。《正一修真略儀》:〝是故惟虧五德,凶惡順焉〞。

  5:指一者長齋乾蔬,不食肥鮮,放生救死,平等一心;二者供養三寶,禮拜盡節,承奉和順,不生怠慢;三者言語真實,無有虛詐,方便依法,不損物益己;四者辨是明非,諮師問友,布施平正,斷決邪疑;五者智慧精審,所說依經,經通無礙,動靜會道,不自作一法,違負幽明等為五德。(見《正一法文太上外籙儀》)。

  6:一者至心好信真生,不欺罔人。二者誦經行道,專心無二。三者勤心齋戒,好樂仙道。四者教人行善,不為非惡。五者敦篤慈仁周濟急難。(見《太上洞玄靈寶宿命因緣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