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君道

  道派。三國時道教的一個流派,流傳於東吳一帶,存在時間不長。于君道托教祖于吉之名而傳道,從北方流入江南。于吉是東漢著名道士,為傳授《太平經》者之一。據《後漢書.囊楷傳》說:漢順帝時,琅琊人宮崇獻給朝廷其師于吉在曲陽泉水上所得神書《太平青領書》。說明于君道和太平道有關,或為太平道的一個支派。三國時,于君道傳到東吳。《三國志.孫策傳》注引《江表傳》:時有道士于吉,先寓居東方,往來吳會,立精舍,燒香讀道書,製作符水以治病。吳會人多奉事他。孫策曾於郡城門樓上集會諸將賓客,于吉盛服,杖小函,趨度門下,諸將賓客三分之二下樓迎拜他。為防止于吉〝幻惑眾心〞,孫策將其殺掉。在其死後,奉事他的人並不認為他已死,而稱其尸解,仍〝祭祀求福〞。道教經籍也載:世上仍有奉事于君道的人。在于君道衰落後有李家道在江南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