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太上開天龍蹻經 shang qing tai shang kai tian long qiao jing
經書。簡稱《開天龍蹻經》。是一部論述玉帝顯跡,演化三洞、三境、三界、開化人神等開天程序和理論之道書。因書後述有乘氣御龍,升虛入無、應佩〝龍蹻符〞,故名《開天龍蹻經》。五卷,計十三章。本經依托寍君向黃帝講道。按寍君即寍封子,事見《列仙傳》。傳說黃帝於雲臺山向寍君問道,寍封子授以《龍蹻經》,黃帝依經修之,後乘龍飛昇。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遐覽》載有《龍蹻經》一卷,但非指此書。該書屢稱天尊為諸天演說《太上開天元置品經》,其重點在〝開天〞,而少談〝龍蹻〞﹔書末又稱龍蹻符〝別為一錄〞可知此書與舊傳《龍蹻經》並非一書。全經釐分五卷,計十三章。卷一首章《黃帝請問寧君訣》,為全書之綱要﹔卷二至卷五十二章,為對首章之闡述。章目依次為﹕《三洞通生元置品》、《通生官屬元置品》(卷二),《至道法身應生相好元置品》、《元始應演三洞三十六相元置品》、《天尊法身應生三界三十六相元置品》、《九色寶光各生八景八十一好元置品》(卷三),《應身三清三十六相元置品》、《天尊應降為三界三十六相元置品》、《九京九山通生天人八十一好元置品》(卷四),《元始化身而立三清三十六相元置品》、《元始化身而生三界三十六相元置品》、《元始化身通生境界而植人神八十一好元置品》(卷五)。經內稱玉帝為無象無名無形之至道,後化生為玄、元、始三氣,顯跡化身為玉清天寶聖君、上清靈寶真君、太清神寶仙君、生三清三十六天,說三洞三十六經,以開化人神。以次詳述三境、三界、三洞之形成及彼此相通之關係﹔諸天諸地位置和神靈之品位名號﹔玄、元、始三氣所表現之三十六相和八十一好﹔人體各部均與天相應,人體各部神靈之位置、名號和作用﹔人若修習三洞,即能上昇玉清,復歸於本等等。書中泛言三洞、三境、三界、三元諸事,多採上清眾經之說加以鋪演,內容龐雜,頗多重複之外,尤突出反映道教之宇宙觀。是書收入《道藏》正一部〝建〞字號,涵芬樓影印本第1037冊,文物出版社影印本第33冊第731~748頁。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雲發七{}》卷六引《四極明科》雲,昔黃帝十青城山詣甯封真君,受《靈寶龍{足喬}之經》,當即此書。今本五卷,收入《道藏》正一部。經文分十三章,第一章《黃帝問寧君訣》為全書綱要。假託甯封真君對黃帝演說道法,概述道教宇宙生成理淪。內稱”玉帝”為無形之至道,顯跡化身為玉清天寶聖君、上清靈寶真君、太清神寶機君,生成三清三十六天,說三洞三十六經,以開化人神。世修習三洞真經,即能乘氣禦龍,上升玉清,複本歸根。書中多取上清諸經敷陳其說,反映早期道教之神學宇宙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