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天師府道樂團
龍虎山天師府是道教正一派(即天師道)祖庭。天師府道樂有悠久的傳承歷史,經歷代道士、民間藝人不斷創新、提煉,形成了古樸、典雅和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音樂風格。爲了挖掘、弘揚正一道祖庭世傳仙樂,1991年成立了龍虎山天師府道樂團。1993年,道樂團與武漢音樂學院合作,收集、整理了不少珍貴的天師道音樂資料,出版了《中國龍虎山天師道音樂》譜集,並從衆多的樂曲中擷取部分經韻及曲牌,編錄出天師道音樂錄音磁帶和光碟。2000年8月,又編錄了《正一道早晚功課經》誦唱光碟。
1995年以來,道樂團多次應邀出訪演出,受到海內外同道的廣泛好評。
成員名單:團長:曾廣亮
藝術指導:劉含柱
團員:王麗萍(揚琴)、餘能發(大阮)、黃樣輝(笛)、丁波(笛兼嗩呐)、丘明輝(二胡)、施加原(二胡)、楊水金(琵琶)、汪加根(三弦)、樂建成(笙)、汪建榮(鼓)、曾少華(鈸兼雲鑼)、汪興有(大鑼)、汪小義(小鑼)
蘇州姑蘇仙樂團
蘇州道教音樂屬於正一道音樂。它繼承了我國傳統的祭祀音樂和宮廷音樂,在其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江南絲竹、昆曲及吳韻唱腔的精華,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其特點主要表現在音樂在法事中的靈活使用,有大鼓獨奏、一曲多奏、一笛多用和飛鈸表演等。
蘇州姑蘇仙樂團成立於20世紀90年代初,由蘇州玄妙觀等道觀的道士組成,有團員20餘人。在老道長的口傳心授下,樂團每個成員都熟諳幾種樂器的演奏技巧。
蘇州姑蘇仙樂團曾先後應邀赴英國、比利時、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地演出,並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道教音樂匯演,其精彩的演藝獲得了海內外人士的高度評價。
成員名單:
團長:張鳳林
團員:薄建華、韓曉東、陸建忠、顧再欣、府劍萍、施金龍、袁遙、朱海東、葛永宗、祝秋明、孫志剛、劉明華、薛玉亮、謝建明、徐夢霞、毛良善、徐遠東
武當山道教武術音樂團
武當山是道教尊神真武大帝的道場,又是著名高道、太極拳宗師張三豐祖師隱居修煉之處,在道教界和武術界均享有盛譽。爲了繼承和弘揚武當傳統道教音樂和武術養生文化,武當山道教協會於1989年成立了道教武術音樂團。該團現有幹、坤道士近40人,不僅善於演奏道樂,而且精通武術。武當道樂傳承了明朝皇家神樂署的宮廷音樂,氣勢宏大,莊嚴肅穆。武當武術以內家拳爲主,含蓄自然,柔中有剛。武當山武術音樂團將音樂與武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演出風格。
武當山道教武術音樂團先後應邀赴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區和美國、義大利等國家進行表演,受到觀衆的普遍好評。
成員名單:
團長:李光富
團員:龔金煥、陳志明、陳理勝、張振璿、趙連武、程治洪、鄭雖成、武俊青、李君茹、張明潔、覃力、黃傳播、郭東衛、李相銳、張曉君、王明山、宋永輝
青城山道樂團
青城山是道教發祥地之一,曾是張道陵天師傳教的重要區域。清代以來,該山成爲全真派道士隱修之所。青城山道教音樂既傳承了正宗的全真正韻,又注意吸收地方民樂的有益養分,形成自己古樸幽深、典雅悠緩、細膩沈靜而又高亢歡快、融南北道樂爲一體、雅俗共賞的音樂風格。青城山道樂團於2003年成立後,先後爲社會各階層人士演奏數十場,獲得良好讚譽,引起地方和中央電視臺等媒體的廣泛關注。2004年6月,以青城山爲主會場,舉辦了中國(成都)道教文化節。青城山道樂團在道教節上進行了出色的表演,將古琴演奏與茶道演示結合起來,“茶韻”意境,令人回味無窮。
成員名單:
團長:吳菊林
團員:鍾秀青、馬鳳珍、吳德貴、周萍、巴全鳳、馬萍英、鍾秀華、楊文玉、張德俊、王花、鍾才霞、商玉英、任玉梅、劉瑞勝、樊軍亮、周國江
成都青羊宮道樂團
成都青羊宮傳說是老子顯化與尹喜相遇之處,現爲全國重點宮觀之一。青羊宮道樂團成立於2003年,樂團搜集並整理了四川道教音樂約200首,其中代表曲目有《南清宮》、《下水船》、《開壇符》、《長生酒》等。2004年歲末與青羊宮經師班共同錄製發行了《太上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VCD,2005年初又出版發行了《玄風遺韻》道樂CD。2005年5月參加了在廣州舉行的第五屆道教音樂匯演,其精彩的表演贏得了觀衆潮水般的掌聲。網路媒體上的青羊宮道教音樂更是廣爲人知,大受讚譽。道樂團的宗旨是以藝術引起各界人士對道教文化的興趣,透過道教音樂,讓人們對道教有更深的瞭解,讓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於道教音樂的表演中得以弘揚,達到淨化人心之目的,利益於社會和諧發展。
成員名單:
團長:陳明昌
團員:李建、李小平、孟一、劉宇明、張玉清、董雲龍、洪美珠、李雪、李芙蓉、王子剛、於德江、羅自軍、周席東、周紫溪、高志文、魯維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