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華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道教以“尊道貴德”爲核心教理,以“得道成仙”爲終極追求,以重人貴生、貴德貴和、慈愛寬容、勸善度人、功德成神爲主要教義,倡導濟世利人的社會責任,慈愛和同的處世方式,順應自然的行爲原則,崇儉抑奢的生活信條,清靜恬淡的精神境界,抱樸守真的價值取向,性命雙修的養生思想,天人和諧的生態智慧,引導人們啓迪智慧,提升道德,參悟人生,淨化心靈,利益社會。
道教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以其鮮明的民族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對我國的社會歷史、政治經濟、哲學科學、倫理道德、文化藝術、民俗民風、民族性格和心理素質等各個方面,都産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千百年來,道教文化已經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和基因中,成爲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的重要紐帶。
道教十分重視音樂的功能。道教經典《太平經》中提出了以音樂“治身”、“守形”、“順念”、“致思”、“卻災”的音樂功能理論。道教認爲音樂可調氣息、和陰陽,可使奉道者進入清虛之境而得到心靈的淨化。音樂還能通神靈,驅邪魔,禳災患。今日之道教音樂,正是遵循這些音樂理論,爲人祈福禳災,爲國祈禱太平,追求一種樂人、樂治、樂天地、樂神靈的理想境界。
2001年,由香港蓬瀛仙館發起,在香港舉辦了首屆道教音樂匯演。2002—2005年,又分別在臺北、北京、新加坡和廣州舉辦了第二、三、四、五屆道教音樂匯演。這幾屆道教音樂匯演都受到了觀衆的普遍好評,産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海峽兩岸的道教同根同祖、同脈同源,共同的信仰和共同的文化把我們緊緊地連在一起。此前舉辦的五屆道教音樂匯演都有海峽兩岸道教界的共同參與。此次我們海峽兩岸的道教界再次攜起手來,在臺灣臺北、台中和台南舉辦規模宏大的道教音樂會,就是希望通過道教音樂這個平臺,在兩岸之間搭起情感溝通、心靈溝通的橋梁。讓我們在仙樂縹緲中,體味我們共同的民族文化的動人魅力。 |